
儿童全周期颜面发育管理,家长们有必要了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儿童早期牙齿矫正的重要性,在临床中也经常听到家长们的各种疑问。
“张大夫,我的孩子小时候长得挺好看的,怎么越长越丑了呢?”
“张大夫,孩子的长相都是父母基因遗传的,是不是就不需要干预了?”
“张大夫,孩子乳牙不整齐,反正迟早要换,是不是等换牙就会整齐了。”

但其实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干扰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牙齿、咬合、颌骨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发育。
什么是全周期颜面发育管理?
全周期颜面发育管理是早期牙齿矫治理念的整合和升级,旨在通过早期干预和引导,促进儿童面部及口腔的正常发育,预防或减轻未来可能出现的错颌畸形、颜面不对称等问题。
根据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和孩子的发育抢时间,可以说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骨骼、肌肉、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协同作用。

在临床中,正畸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牙齿情况,将隐形矫治器、传统托槽矫治器、硅胶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这四大矫治器灵活运用,配合肌功能矫治器。
融入生长发育理念,通过扩弓、排齐、调咬合、引导颌骨发育、肌功能调整等,解决牙齿、骨骼、肌肉等多个维度的问题。
临床要做好牙、骨、肌全面诊断:
牙齿:上切牙腭侧错位、牙齿内倾、牙齿前凸、上牙弓前凸、牙弓狭窄、前牙反颌、深覆合、开颌等。
骨骼:下颌后缩、上颌轻度前凸+下颌后缩、上颌骨过度发育、下颌前凸、上颌发育不足+下颌轻度前凸、上颌发育不足等。

肌肉:咬手指、咬下唇、咬上唇、吮咬颊、习惯性下颌前伸、口呼吸、吐舌、不良吞咽等不良口内习惯。
牙齿畸形的早矫时机
乳牙列期(4-5岁):预防和预防性矫治(反颌、闭锁性深覆合)。
替牙列早中期(7-9岁):阻断性矫治,比如换完上下4颗门牙就是比较好的时机(高角骨性II类面型、严重深覆合、严重拥挤不齐、偏颌、开颌)。
替牙列晚期(10-12岁):一般为生长控制、功能性矫治或者引导骨骼发育。
恒牙列初期(12岁-生长发育高峰期):正常正畸治疗,充分利用好孩子这个生长发育高峰期阶段。
这几个时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活跃期,牙周组织和骨骼的可塑性很大,代谢快,骨头软,牙齿移动也快,适应力强,颌骨和牙齿更容易被矫正到理想的位置。
还能充分利用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来改善面型,从本质上解决问题,降低矫正过程的难度。
需要预防性矫治:
1、不良吮咬习惯:
包括吮指、咬上唇、咬下唇一定要纠正,避免影响颌骨和面型发育。

吮咬活动一般孩子3岁之前就会慢慢减少,如果孩子一直持续就属于不良口腔习惯,需要及时干预纠正,比如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唇挡、Grace肌功能矫治器纠正,配合唇肌功能训练。
2、不良舌习惯:
包括吐舌习惯、伸舌习惯、异常吞咽,爱舔牙齿、说话吐舌习惯等,避免出现前牙有缝、局部开颌问题,有的严重还会导致上牙弓缩窄、后牙伸长、下颌后缩等。

需要及时检查是否扁桃体过大、慢性扁桃体炎等诱发舌不良习惯的病因。
引导孩子正常的吞咽方法以及发音时舌体所在的正确位置,可以考虑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必要时可做腭刺、舌刺、Grace肌功能矫治器等。
3、口呼吸习惯:
有些孩子睡觉时会习惯性张口呼吸,也有孩子是因为鼻炎鼻塞或者腺样体肥大导致张口呼吸,长久下来,孩子的面部及颌骨发育就会变形,上颌骨长、腭盖高拱、上切牙突出、下巴后缩、上唇厚、舌低位等腺样体面容的特征。

鼻呼吸是改变“口呼吸面型”的前提,及时排查原因,治疗鼻炎和检查腺样体,纠正口呼吸习惯,逐渐纠正呼吸习惯,越早纠正,效果越好,可以家长们辅助孩子有意识地进行闭嘴训练,还可以配合唇肌功能训练。
另外口呼吸也影响牙齿的排列和嘴凸下巴后缩,所以矫正牙齿也会对改善牙齿咬合和面型也有很好的效果。
4、偏侧咀嚼习惯:
观察孩子是否单侧咀嚼超过对侧约30%,是否一侧牙齿龋坏、缺牙、磨牙过度萌出、咬合有干扰或者习惯性因素等。
避免长期单侧咀嚼出现面部不对称、下颌偏斜、后牙锁颌、单侧反颌等问题。

根据孩子出现的习惯因素及时纠正干预,逐步过渡,该修复的牙齿及时修复,需要矫正干预的可以面诊正畸医生检查,及时引导颌骨正常发育。
5、替牙障碍问题:
乳牙早失尤其乳尖牙早失,会导致中线会向缺牙间隙偏斜,牙齿会出现舌倾的情况,覆合覆盖会加重,牙弓变短变窄,也会导致相邻的恒牙萌出异位或者阻生埋伏。

6、肌功能不平衡:
肌功能不平衡也是造成错颌畸形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口面肌功能治疗也是儿童早期颜面管理的关键一环。
它不仅仅关注牙齿的排列,更重视口腔周围肌肉群的协调与功能恢复。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识别并纠正导致错颌畸形的根本原因,如口呼吸、舌位异常等。


通过专业的口腔唇肌、舌肌训练,增强口腔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从而引导颌骨和牙齿向正确的方向生长,需要每天坚持并持续一段时间才有效果。
因此孩子的初次正畸检查是很有必要的,需要正畸医生除了检查孩子的牙齿发育及替换情况外,还要检查牙齿排列关系及颌骨的大小位置,评估孩子咬合及颌骨发育情况。
鉴别牙性、功能性、骨性问题,尽早去除功能性因素,牙齿、牙弓宽度、不良习惯等,如果出现骨性问题可以及时尽早干预。
本文是张栋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