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结节ACR TI-RADS分级
TI-RADS分级版本较多,有智利、韩国、法国、中国等分级系统。其中智利学者Horvath等以内部结构、形状、回声强度、纵横比、血供等10项甲状腺结节超声特征作为参考指标提出TI-RADS的概念,系统分为6级,1级:正常甲状腺;2级:良性结节(0%恶性可能);3级:良性结节可能(<5%恶性可能);4级:可疑恶性结节(5%~80%恶性可能),分为4a(5%~10%恶性可能)和4b(10%~80%恶性可能);5级:很可能恶性结节(恶性可能性>80%);6级:已被病理证实的恶性结节。根据分级结果,建议TI-RADS 4级和5级的患者进行FNA,TI-RADS 2级和3级的结节通常只需随访。
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于2012年开始着手制订TI-RADS,委员会就以下内容进行探讨:(1)对偶然发现甲状腺结节提供报告建议;(2)为超声报告制定一套标准术语(词典);(3)在词典的基础上建立TI-RADS。旨在为医生提供以循证为基础的甲状腺结节处理建议,希望通过开发词典,将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术语标准化。2015年,ACR委员会发表了白皮书,公布了前两项研究结果,介绍了偶发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用于超声报告的词典。以该词典的术语为基础,2017年ACR TI-RADS甲状腺结节分类系统正式公布。
ACR TI-RADS概述
ACR最初是把9个范畴列入了研究:结节的结构、回声、囊实成分特征、形态、大小、边缘、晕环、强回声、血流。经过合并和筛选,最后纳入结构、回声、形态、边缘、局灶性强回声5个方面。其中大小虽然不是鉴别良恶性的指标,但决定着结节的进一步处理方式。

1.结构:
囊性或几乎完全囊性的结节评分为0分;海绵状结构与良性高度相关,评分为0分;“囊实混合性“结合了词典的两个特征,实性和囊性成分各占一半,评分为1分。在确定是否需要活检时,实性成分的特征比结节的大小或囊实比例更重要,呈偏心性,如果实性成分同时伴有回声衰减、分叶或点状强回声等征象,则是中度或高度可疑恶性。实性或几乎实性评分为2分。海绵状结节必须以小囊状空间为主(>50%)。在实性结节中存在少量散在的囊性成分不能被定义为海绵状结节。结节钙化灶后方出现明显声影,导致无法判断结节内部结构2分,该类结节总分为3分。
2.回声:
回声是指甲状腺结节相对于周边的甲状腺组织回声,而极低回声结节则是与肌层进行比较。无回声、等回声、低回声、极低回声结节分别赋予0、1、2、3分。当回声水平无法确定时(如粗钙化声影遮盖)评1分。
3.形态:
包含水平位和垂直位。垂直位是恶性肿瘤的一个不敏感但高度特异的指标[12],即纵横比。有研究认为横切面与纵切面没有区别,ACR选择在横切面评估,通常采用目测法评估,一般无需测量。
4.边缘:
边缘光滑是大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特征;边缘模糊,即难以辨认结节与周围甲状腺实质的界限;分叶或不规则指的是结节的边缘呈针刺状、锯齿状或呈锐角突出于周围实质,上述特征分别给予0分、0分、2分。ACR委员会认为声晕的存在对于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意义不大,因此忽略声晕的存在,没有给予分值。
甲状腺外侵犯(extrathyroidal extension,ETE)分为广泛或微小。广泛ETE的特点是结节广泛侵犯邻近的软组织和(或)血管结构,是一个高度可靠的恶性肿瘤标志。当超声检查发现结节在甲状腺边缘向外凸出或甲状腺被膜回声连续性中断时,高度可疑有ETE[14]。对此种情况,我们的做法是分三种情况描述:结节距前/后被膜的距离、紧邻被膜或被膜连续性中断,以此帮助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
5.局灶性强回声:
大彗星尾征是指局灶性强回声后方伴深度大于1 mm的V形彗星尾,它们与胶质有关,位于甲状腺结节的囊性成分中时,强烈提示良性,评为0分;粗钙化是伴有声影的粗大强回声。文献中有关它们与恶性肿瘤风险增加相关的意见不一,特别是在缺乏其他恶性特征的结节中。鉴于已发表的数据显示其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粗钙化评为1分。
周边/环形钙化是指占据结节部分或全部的边缘的钙化,文献中他们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是不统一,部分学者认为它们比粗钙化与恶性肿瘤更强烈地相关,在ACR TI-RADS中,评为2分。ATA指南提示若结节边缘钙化环中断,并于中断处可见软组织,则高度提示为恶性,在病理学可表现为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破坏了钙化环。
点状强回声较粗大钙化小,且无声影。在甲状腺结节的实性成分中,它们可能对应于乳头状癌有关的砂粒体样钙化,因此认为是高度可疑恶性的,特别是与其他可疑征象并存,包括实性成分中伴有小彗星尾的点状强回声。
临床应用体会
由于TI-RADS版本较多,不同单位使用的分级系统不统一;通过ACR TI-RADS分级的实际应用,认为此分级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未来可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等技术纳入分级;对某些指标详尽分类,比如边缘钙化的完整性与不完整的分值;对未分化癌、淋巴瘤、恶性滤泡性肿瘤等有价值的分类;ACR TI-RADS分级评估为恶性结节的活检率高于其他指南,而活检为恶性结节的百分比低于其他指南,这可能会导致临床的过度诊断。
按2017版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和数据系统(ACR-TR分类)进行1-5类分类管理,目前临床术前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是细针穿刺活检(FNA),分类具体说明如下(供参考):
ACR-TR1类(0分,恶性风险≤2%)
ACR-TR2类(2分,恶性风险≤2%);
ACR-TR3类(3分;恶性风险<5%);ACR-TR4类(4-6,恶性风险5%~20%);
ACR--TR 5类(≥7分,恶性风险>20%)

ACR TI-RADS分级是一种对结节进行评分分级的方法,仅对结节进行分级,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对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要综合判断,建议超声医生首先进行分级,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性诊断。
优点
应用ACR TI-RADS对结节进行分级,比其他已经建立的指南可行性更好。ACR建立了以常规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为主的新的TI-RADS分级,分级比较简单,基于常规二维图像,减少了对于操作者的依赖性,便于实际运用,对于基层或甲状腺结节诊断经验不丰富的单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减少甲状腺超声报告仅提示结节的现象,便于推广普及,有利于与临床医师沟通。
参考文献:丛淑珍 , 黄春旺 , 冯占武,2017版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解读及临床应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 54 (01): 73-77.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