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耳畸形术前脱毛范围与频次
李辰龙 张天宇
小耳畸形患者在行耳再造手术前,经常会听到病友们提到脱毛。那里为什么要脱毛,以及该如何脱毛呢。
耳再造手术前,医生会对再造耳进行定位,包括再造耳郭的位置,大小,倾斜角等,如下图所示。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患者的定位区域没有毛发生长,有些患者是有毛发的。

图1 左:耳周无毛区距再造耳定位区域8mm,中:耳周无毛区距再造耳定位区域0mm,右:耳周无毛区距再造耳定位区域-10mm。
正常耳朵上是没有头发生长的。很显然,图1-右所示的耳朵,再造之后耳朵上会长毛发,进而影响美观。所以术前脱毛情况的不同,耳再造一期术后效果也不相同。

图2:左:耳周无毛区距再造耳8mm,中:耳周无毛区距再造耳0mm,右:耳周无毛区距再造耳-9mm。
张天宇教授团队通过对耳周脱毛既往病例研究后发现,在耳再造一期术前脱毛的理想范围为再造耳定位区域外周10mm,耳再造二期术前脱毛范围为再造耳外周4mm。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2024年第1期的Lasers Med Sci杂志。术前脱毛后,耳周的皮肤质地会更加细腻,耳再造的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图3 理想的脱毛范围。左:耳再造一期术前脱毛的理想范围为再造耳定位区域外周10mm,右:耳再造二期术前脱毛范围为再造耳外周4mm。
毛囊周期分为成长期、退化期、休止期。成长期的毛囊黑色素含量最高,能较好的吸收激光光能,对激光最为敏感,脱毛效果好。而退化期、休止期的毛囊黑色素逐渐减少,不易被脱出。所以需要间隔1-2月左右,当退化期、休止期的毛囊转入成长期后再次治疗,一般4次左右可以达到脱毛效果。
划重点:激光脱毛通常需要脱毛4次左右,脱毛的间隔为1-2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浦江院区拥有翠绿宝石悬浮脱毛激光,它具有以下特点,堪称脱毛界天花板:
1.755nm长脉宽,是黑色素吸收的最佳峰值,毛囊中的黑色素吸收激光光能,从而破坏毛囊组织,阻止毛发生长。755nm长脉宽兼顾毛囊黑色素吸收率和皮肤穿透深度,使整体治疗周期较传统激光脱毛减少。
2.治疗过程无需涂抹凝胶,治疗手具不接触皮肤,悬浮式脱毛,减少感染。

3.DCD冷喷技术在治疗期间使皮肤降温,全程舒适,减少疼痛感。
4.脱毛速度提升至以前的3至4倍,治疗时间短。
参考文献:Chen L, Fu Y, He A, Liu N, Chen Y, Li C, Zhang T: The ideal range of laser hair removal for microtia patients undergoing two-stage ear reconstruction. Lasers Med Sci 2024, 39(1):234.
本文是张天宇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