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癌”手术切除后,如何补充左甲状腺素(进行TSH抑制)?

“甲癌”切除后,如何进行TSH抑制?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占全部甲状腺癌的 85%~90%),和滤泡状癌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
但做完手术不代表治疗结束,术后 TSH 抑制治疗一直是整个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规范化的 DTC 术后 TSH 抑制治疗可以减少药物治疗的副作用,防止复发和转移,让患者获得更长久且质量更高的生存期。为此笔者结合新版指南就 DTC 术后 TSH 抑制治疗过程中患者最关心的问题给与总结,以飨读者。
问题一:为什么 DTC 术后需要 TSH 抑制治疗?
DTC 是 TSH 依赖性肿瘤,TSH 能够通过 cAMP 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 (甲状腺球蛋白、钠碘同向转运体等) 的表达及一系列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导致可能残存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癌组织异常增生,增加复发的可能性。
因此,DTC 术后(特别是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后)外源性补充甲状腺激素将 TSH 抑制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下限,一方面补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另一方面抑制 DTC 细胞生长,降低癌细胞活性以防止复发。
问题二:如何制定 TSH 抑制治疗目标?
先了解下DTC复发危险度分层:

TSH 抑制水平与 DTC 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对复发风险高危的 DTC 患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研究表明 TSH >2 mU/L时甲状腺癌相关死亡和复发增加。高危 DTC 患者术后 TSH 抑制至<0.1 mU/L时,肿瘤复发转移显著降低。非高危 DTC 患者术后TSH抑制于0.1~0.5 mU/L即可使总体预后显著改善,但将 TSH 进一步抑制到<0.1 mU/L时,并无额外获益。复发风险低危 DTC 患者的 TSH 抑制治疗获益可能有限。
TSH抑制治疗最佳目标值应满足:既能降低DTC的复发、转移率和相关死亡率,又能减少外源性亚临床甲亢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DTC 术后初治期根据危险分组制定 TSH 抑制治疗目标如表1;部分中高危DTC 术后需要长期使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当依据动态风险分层和患者副反应风险来制定随访期(术后1年后) TSH 抑制治疗目标如表2。
表1 DTC术后初治期(术后1年内)TSH抑制治疗目标

表2 DTC术后随访期(术后1年后)TSH抑制治疗目标

注:表格中的数字代表TSH的参考范围下限(单位mU/L),根据检测试剂盒的具体情况可为0.3~0.5 mU/L;TSH抑制治疗风险分层:低风险为绝经、心动过速、骨量减少;中风险为年龄>60岁、骨质疏松;高风险为心房颤动。初始复发风险为高危的DTC患者,如果疗效满意,可将TSH控制于0.1~0.5 mU/L并持续5年,再按照本表格调整TSH抑制治疗目标。
问题三:TSH抑制治疗选用什么药物?如何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TSH 抑制治疗首选左旋甲状腺素(L-T4)。起始剂量因患者年龄和伴发疾病情况而异,以甲状腺已完全清除者为例:年轻患者直接启用目标剂量;50岁以上的患者,如无心脏病及其倾向,初始剂量为50μg/d;如患者有冠心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初始剂量为12.5~25 μg/d,甚至更少,增量更缓、调整间期更长,并严密监测心脏状况。
L-T4 最终剂量的确定有赖于血清 TSH 的监测。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 TSH 及 FT4 。根据 TSH 及 FT4 水平调整 L-T4 剂量,直至达到上述治疗目标。达标后1年内每2~3个月、2年内每3~6个月、5年内每6~12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以确定 TSH 维持于目标范围。
我国指南推荐,低危病人达到疗效满意,持续 5~10年 TSH 抑制治疗后可转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维持 TSH 在正常范围内即可;高危病人达到疗效满意,可将 TSH 控制在0.1~0.5 mU/L持续5年,再根据疗效与副反应调整长期TSH控制目标。
服用 L-T4 注意事项:
①L-T4 最好早餐前 1 小时一次性服用全天量,如有漏服,应服用双倍剂量,直到补足全部漏服剂量;部分病人需要根据冬夏季节 TSH 水平的变化调整 L-T4 用量,冬天需加量,夏天要减量;若甲功正常患者,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无法耐受者,可以尝试将每天的药物分次服用,一般早餐前和晚餐后各服一次。
②多种药物,如胺碘酮、利福平、卡马西平、质子泵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影响 L-T4 代谢,与 L-T4 合用时可能增加 L-T4 需求量;食物和一些药物会影响 L-T4 的吸收,服药时注意与其他药物或食物间隔一段时间,如与含铁、钙食物或药物间隔2小时,与奶、豆类食品间隔 4 小时,与消胆胺或降脂树脂间隔 12 小时。
不恰当的用药方式将影响 TSH 控制水平,如果 DTC 术后病人已服用常规抑制治疗剂量[每天(2.0~2.5)μg/kg]的 L-T4 ,但 TSH 仍高于目标值,应注意排查食物和药物因素。
问题四:特殊人群 DTC 术后的 TSH 抑制治疗
(1)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间 TSH 抑制治疗首选用药亦为L-T4。
①妊娠前已确诊 DTC 者,建议 TSH 抑制治疗达标后再妊娠
②对于妊娠期间新诊断且暂不行手术治疗的 DTC病人,TSH抑制治疗目标可设定为0.3~2.0 mU/L。
③妊娠期 DTC 术后 TSH 抑制目标可延续孕前根据初始肿瘤复发风险、对治疗的反应以及抑制治疗副反应风险而设定的目标。
甲状腺癌复发风险高危或治疗后结构反应不完全,血清 TSH 应在副反应可耐受的前提下保持 < 0.1 mU/L;
甲状腺癌复发风险低危且治疗反应良好者,血清 TSH 目标可放宽至 2.0 mU/L 以下;
甲状腺癌复发风险介于高、低危之间,或治疗反应不确定及生化反应不完全,或虽复发风险高危但 TSH 抑制治疗副反应亦高危,血清 TSH 可在副反应可耐受的前提下控制于 0.1 mU/L 正常范围下限;
④DTC术后病人妊娠后,因为妊娠期间母体和胎儿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为维持 TSH抑制治疗持续达标,孕期可能需要增加 L-T4的剂量,在妊娠前半期(1~20周)根据 TSH和 T4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每2~4周监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清TSH稳定后,可每4周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直到妊娠20周;然后26~32周至少检测1次。
(2)儿童及青少年患者
相较成人,儿童及青少年 DTC 的术后 TSH抑制治疗目标及效果缺乏大样本的循证医学证据。但 TSH 对 DTC 细胞促生长的作用并非成人独有,且儿童及青少年 DTC 与成人相比,局部侵袭、肿瘤残留和复发或转移的比例较高,有必要对促肿瘤生长的 TSH 进行抑制。
(3)老年患者
老年 DTC 患者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均明显增加,因此大部分老年 DTC 患者,首选全甲状腺切除术。
老年 DTC 患者术后 TSH 抑制治疗目标的设定更应该重视 TSH 抑制治疗后副作用发生风险的评估:老年 DTC 患者术后,在启动 L-T4 治疗前,应评估心功能和骨骼健康状况,完善老年综合评估(CGA)。老年人 TSH <0.35 mU/L,甚至仅<0.5 mU/L 时合并心律失常、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已经明显提高,因此,要根据复发和副作用两方面进行双风险评估,个体化设定 TSH 抑制治疗目标,适当放宽的目标,尤其在长期治疗中要权衡疾病持续/复发风险与医源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骨密度降低等)之间的利弊,及时动态调整 TSH 的控制目标。对复发风险低危的老年患者,可能仅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表3 老年 DTC 患者 TSH 抑制治疗控制目标

来源 医脉通内分泌科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甲状腺疾病专业委员会.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9):1021-1028.、
[2]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甲状腺学组. 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5):399-418.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等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下)[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39(3) : 181-226.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