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江荣才 三甲
江荣才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希望我的治疗方案尽快普及

208人已读

由于工作变化,我8月份停了天津的门诊。不少患者找不到我很着急。但还是有患者通过不同途径找我求医成功。在我成功获得北京行医资格后,更有北京患者直接获益。由于床位紧张,有合适到天津治疗的患者,我就推荐他们到天津我的学生那里治疗,也获得了成功。在8月至今的这段时间,我先后在线下接诊了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线上接诊了28例慢硬患者,除了1例湖南长沙的患者咨询后在当地做了手术,1例北京患者入院第二天血肿增加急诊做了手术,其他患者只要按我规定时间随访的全部有效,且多例患者已经成功治愈。部分治愈患者得知自己治愈时完全是出乎他自己意料,因此格外激动;还有患者因为放射科医生的“非语文老师教的语文”引起了误解,我解释后完全释然,这些都给我平静的医疗生涯增添了足以让我久久回味的乐趣。

患者X女士,今年64岁,头部受伤后1月后发现右侧硬膜下血肿,左侧肢体力量下降、行走也受到影响。她是北京房山人,她儿子非常着急,在北京多家医院辗转求医,疗效不明显,多家医院医生都建议她接受手术。她儿子不肯放弃,到处寻找可治愈他母亲的信息,结果于9月19日找到我门诊,我确定老人原来是一个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但9月18日已经成功转换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不算大,因此给予她阿托伐他汀钙加地塞米松的3周治疗方案。然后正赶上一个国庆长假,假后第一个上班日他再次求诊,结果显示血肿接近完全吸收(图1)。我确认他母亲已经没有症状与血肿变化相符,这个困扰了他母子整整一个多月的硬膜下血肿好像是瞬间消失了……这位儿子更是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从不费功夫”的出乎意料的感觉,连声向我道谢,连眼圈都红了。

图1

患者Q先生今年与我同岁,从西北某省会来。上回已经说到他是术后血肿复发,当地医生还期待这个血肿再增大一些后再给他手术。结果患者非常恐惧,辗转到北京求诊。针对他有股骨头坏死的基础病,我果断采取新的治疗方案给他治疗。10月9日我刚好到他所在省会讲学,又赶上他的复查日,因此联系他做了义务面诊,结果确认这个困扰他近2个月的血肿已经明显减少(图2),而患者并没有增加新的症状,为这种不能应用激素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医患皆欢。

图2


患者L先生今年才49岁,他的治疗可谓一波三折。他于今年3月慕名从北京来天津找我治疗,因血肿巨大,行走已经受到影响。他在北京相关医院治疗了1周左右,没有进展,而他对钻孔引流手术又很抵触,因此住院接受了我的他汀加激素治疗。从3月19日住院,到3月26日复查,他的症状明显缓解,也已经见到血肿减少(图3),因此,他充满信心回到北京继续服药治疗。 我非常关注这个巨大血肿的中年患者,指示医生定期随访,结果5月6日复查结果显示,血肿反而增大了。从这次磁共振上看,他的血肿突然变得信号混杂,我推测他一定因其他因素导致再次出血了。果然,患者因为帮助他母亲搬动一个30公斤的物件导致突然头痛,影像学上显示了血肿的增大。

图3

他非常沮丧地再次来到天津找我帮助,说愿意再接受一个疗程的他汀加激素治疗,如果无效,也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我们在做好手术准备同时,给他实施第二轮他汀加地塞米松治疗,同样是一周后复查,看到血肿再次减少。他又充满信心出院了。然后他开始间断联系给他治疗的我的住院医生,而我因为工作变动,让他无处寻找我。10月17日,他终于找到我在北京的门诊,很忐忑地把影像学资料给我,然后看着我,问他的血肿怎么样了。当我告诉他他的血肿已经完全消失(图4),他再也无需吃药时,这个东北汉子似乎一下反应不过来了,接连问我两句,真的好了?再也不用吃药了?被血肿反复折腾快8个月,一度以为无望却一朝治愈,这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心情让他顿时红了眼圈,他对着我郑重鞠了三个躬,然后轻快离开诊室。

图4

患者L先生今年才42岁,平时爱喝两口,因为喝多了不小心头部受伤,3个月后头痛,这才发现右侧硬膜下血肿,血肿体积可以算是巨大。他在当地省会一家著名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毫无意外,这样的血肿神经外科医生通常都要给他做手术。可他除了头痛,其他症状几乎没有,于是自己在线上找到我,又于8月18日亲自赶到北京找我治疗。我觉得他特别适合在他汀加地塞米松治疗之外增加头颈淋巴按摩治疗,因此,我推荐他去天津找我学生,因为我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影像科合作,为这类患者提供2次免费的磁共振检查。L先生有点焦虑,很担心自己好不了;但对我非常信赖,立即从北京赶赴天津,找我学生去了。

我密切关注他的每次复查。结果,惊奇发现仅仅治疗2周,他的血肿已经明显缩小。可是,他的转氨酶却是正常值的8倍左右。显然,他已经不合适接受他汀治疗。我立即电话告知他需要口服保肝药,同时启动了备用方案,过2周后再次随访,结果发现他的血肿继续减少,转氨酶也在不断转向正常,他充满了信心。

今天,是我们约好的第三次复查时间,他一早就给我发来愁绪满肠的信息,说这次影像学报告显示血肿吸收不好,他正往医院去取胶片,然后发给我看看,他已不知如何是好。我查看该著名医院的影像学报告,写的是“原2024-09-17MRI(2881603)所示左侧额顶颞部硬膜下血肿,此次吸收未见显示,请结合临床协诊”。我不禁哑然失笑,这个医生想表达的应该是“左侧额顶颞部硬膜下血肿,此次吸收,未见显示”这种“非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语文”,在表达上极其模棱两可,也让患者徒增了许多忧愁。看来我们医生还是要增强一下语文修养。而我因为熟悉这样的“医生语言”,在还没有看到胶片时,就果断告诉他,他的血肿应该是完全吸收了,不必担心。由于患者与我多次交流,已经熟稔血肿辨别,他拿到胶片后第一句话就是“江医生你太神了”,果然,他的血肿已经完全吸收(图5)。

图5

我觉得他当时的心情一定是“众里寻治愈千百度,蓦然回首,那血肿吸收已在灯火阑珊处”。这也是我今年以来疗效最好,血肿吸收最快的患者之一。另外,他的肝功能复查也已几乎完全正常,他的治疗圆满结束。他非常感激我的帮助,让他避免手术风险、节约了治疗费用,当了解到他已经可以正常生活时,就要我兑现当初承诺跟他喝酒的诺言。实际上,我当时是为了让他遵从医嘱,怕他喝烈性酒导致凝血异常(只是经验,却没有酒与凝血异常相关的直接证据),因此让他暂时戒酒,等他治愈后我跟他喝……看到如此巨大血肿在我治疗下无创而愈,我的喜悦并不亚于患者本人,我越发坚信,对于这样一种疾病,我的道路是正确的,绝大多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能并不需要手术治疗。

坦诚地说,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公布的患者故事只是我成功治愈的千余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少数典型,还有更多患者故事等待我有时间再整理汇报给大家。而近3年来,我每次参加神经外科大型学术会议,都有不同的神经外科医生,甚至神经外科名家把我拉到一边,悄悄告诉我,他用我的方案治愈了n个患者;还有年轻神经外科医生跑来告诉我,他们主任现在常规给每个术后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了……我对无条件信赖我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满怀感情,对于全国同道的鼓励和帮助充满感恩,但却也一度犹豫我尽力推广无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会不会陷入”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的境地……只是看到我的患者恢复得这么好,我还是忍不住希望更多的患者能从我的治疗方案中获益,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折腾。至少,我要首先让京津两地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更多受益。


专家介绍



江荣才 教授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脑外伤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协会神经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神经外科学创新与转化分会首任会长
  • 擅长复杂重型脑外伤、脑出血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疗。
  • 是他汀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主要发明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超1300名,总治愈率约90
江荣才
江荣才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