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峰_好大夫在线
9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脊柱内镜手术和peld手术的相同和差异点在哪里?

发表者:张西峰 人已读

一、相同点

- PELD手术是脊柱内镜手术的一部分。

- 微创理念与技术

- 创伤小:脊柱内镜手术和PELD手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都遵循微创理念。它们通过经皮穿刺的方式建立手术通道,不需要像传统开放手术那样广泛切开背部肌肉和组织,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例如,两者在皮肤上留下的切口都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到一厘米左右,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 精准操作:都借助内镜设备实现对脊柱病变部位的精准定位和操作。医生可以在内镜的直视下,清晰地看到病变组织,如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韧带等,从而精准地进行切除、减压等操作,有效避免对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 局部麻醉优势

- 两种手术大多都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这样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能够与医生进行沟通,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特别是当手术器械靠近神经等敏感部位时,患者的反馈有助于医生更好地操作,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同时,局部麻醉相较于全身麻醉,风险较低,对于一些存在心肺功能不佳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为安全。

- 术后恢复快

- 由于创伤小,这两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都相对较快。一般术后当天或短时间内患者就可以在适当保护下下床活动,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能更快地帮助患者回归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差异点

- 手术范围和适用情况

- 脊柱内镜手术: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可以用于多种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除了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可以用于处理 腰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胸椎、颈椎的部分病变,如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颈椎间盘突出症等。其内镜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和需求灵活选择不同的直径(主要是7毫米和10毫米),并且可以采用不同的入路方式(如椎间孔入路、椎板间入路等)来处理不同类型的脊柱病变。

- PELD手术:主要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特定疾病。它主要采用椎间孔入路,使用7毫米内镜,重点在于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手术范围相对脊柱内镜手术较窄,主要集中在腰椎区域。

- 内镜直径选择差异

- 脊柱内镜手术:有7毫米和10毫米两种常见的内镜直径选择。10毫米内镜在视野范围上相对更广阔,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全景图像,对于一些复杂的脊柱病变,如涉及多个节段或者病变范围较大、需要同时观察和处理多个结构的情况可能更有优势。但它对手术通道的要求相对较高,通道建立过程可能会对周围组织造成稍多一点的损伤。

- PELD手术:通常使用7毫米内镜,这种内镜的直径相对较小,更适合通过椎间孔这一相对狭窄的解剖结构进入椎管。它在保证能够清晰观察和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的同时,对周围组织的干扰更小,更符合腰椎椎间孔这一特定手术入路的要求。

- 手术细节和技术重点

- 脊柱内镜手术:根据不同的手术部位和目标,可能需要关注的技术细节有所不同。例如在颈椎脊柱内镜手术中,由于颈椎部位解剖结构复杂,临近重要血管和神经,手术操作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避免损伤脊髓、椎动脉等结构。而且在不同的入路下,操作技术的重点也不同,如椎板间入路需要特别注意对椎板周围组织的保护和操作角度的把握。

- PELD手术:技术重点主要在于精准地通过椎间孔到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定位椎间孔,调整内镜和手术器械的角度,以顺利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且还要注意避免损伤椎间孔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同时要保证减压的充分性,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本文是张西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