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谭善勇
谭善勇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精神科

不要再冤枉可怜的抗抑郁药啦!

268人已读


最近在我们门诊看诊工作中,欣慰地发现大众对抑郁症的理解和接受度在提升,然而,我也发现大家对于抗抑郁药仍然存在许多误解。抗抑郁药主要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血清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来改善情绪状态。这些神经递质在情绪调节、认知功能、睡眠和食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抗抑郁药的认识应保持科学态度。

既要认识到它们在治疗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又要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同时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并积极配合治疗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对抑郁症及其治疗方法的科普宣传以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


案例1

“啊?一定要吃药吗?我觉得ta没有那么严重吧,就是不爱说话而已”。这位重度抑郁伴自杀观念的孩子,以及不断的用自伤宣告“我需要帮助了!”但孩子的家长认为“西药伤身”,即使已经battle了好几回合,家长还是坚信不吃药孩子就能扛过去。“觉得不吃药也能好起来,多出去玩玩就好了”。

所以,抑郁症为什么需要吃药呢?

抗抑郁药有话说:

医生不会给每个来诊的患者都建议药物治疗。只有经过细致的病史了解、精神检查、系统评估,医生会澄清疾病的严重程度、风险程度等。通常只有诊断为中度、重度或风险较高时,医生才会建议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

脑内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是抑郁症病理机制中很重要的一点。然而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在短期内,很难仅通过心理治疗、个人积极调整或其他方式得到改善。抗抑郁药则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帮助患者迅速补充或者调节,使神经递质达到正常水平,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情绪状态。


案例2

“我有个同学吃了药变得超级胖,药里面肯定有激素,我不想吃”。这个清瘦的女孩眼里写满了对药物的拒绝。我问她:“你确定她只是因为吃药,不是因为吃得多、不运动导致的胖吗?”。女孩狠狠点头道:“绝对是!”

所以,抗抑郁药一定会让人发胖吗?

抗抑郁药有话说:

抗抑郁药承认,某些药物确实会使人食欲显著增加,特别是在一些患者可能日常不注意控制饮食以及适度运动的情况下,难免会导致体重增加。但客观而言,这是药物和患者本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门诊医生在为患者选用抗抑郁药的时候,也会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特点以及个人需求,对于一些对体重体型比较关注的患者,医生通常会为他们选择那些对食欲影响小的药物——毕竟不是每种抗抑郁药都会使食欲明显增加,同时嘱咐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健康饮食、适度运动,避免显著的体重增加。


案例3

“我吃抗抑郁药变笨了,肯定是这个药把人吃傻了,这个药会损伤脑子吧?”。在门诊工作中,常常会有这种怀疑的声音出现,认为是吃药使脑子变笨、转得慢,工作能力也下降了。

所以,吃抗抑郁药会把脑子吃坏吗?

抗抑郁药有话说:

首先需要和大家明确,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精力体力下降、无法完成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

而抗抑郁药的作用正是改善这些症状,不是“吃药把脑子吃坏了”,而是疾病本身就会给大脑带来这些损害。反而药物在缓解病情后会帮助有提神醒脑的作用。毕竟吃好睡饱了,脑部损伤也就恢复了。


案例4

“我上次吃了几天药,觉得自己好了就停了,结果现在又不好了”。眼前这个知识渊博的大学老师,他之前的病历显示他前后复发8次了,却还不肯坚持吃药。我忍不住问到:“难道之前的医生没有告诉您要坚持服药,为什么不听呢?”他羞涩道:“我吃了药感觉好了,就认为没事了”。

所以,抗抑郁药为什么要维持治疗一段时间呢?

抗抑郁药有话说:

首次抑郁发作,抗抑郁药的使用是逐渐加至治疗剂量;待病情稳定后,需要再巩固维持治疗至少约6个月,只有在医生指导下方可逐渐减药。

因为首次发作的治疗往往起效快、效果好,很多患者会自行停药,但这会大大增加再次复发的风险。而且对于复发的治疗往往难度更大,药量可能也会更高,维持治疗时间通常需要更长。因此,医生往往会苦口婆心地宣教解释,希望患者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要做事倍功半的选择。


案例5

“我4天前开始脖子特别疼,还恶心、头晕”,这个患者一个月前调了药,并且坚称是抗抑郁药的副反应让她这么不舒服,她说“我觉得这是吃药的副反应”。在我和她母亲一起回顾了用药及发生躯体不适的时间点后,真相终于大白:原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以前就确诊的颈椎病!

所以,到底应该怎么正确看待抗抑郁药的副反应呢?

抗抑郁药有话说:

抗抑郁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食欲改变(增加或减少)、疲劳困乏、消化道反应(恶心、便秘、腹泻等)、血压升高、手抖、排尿延迟、性欲下降等。不同抗抑郁药的副反应及发生率都会有所不同,而且不是所有副反应全部会发生。

刚开始服药时会出现不适症状,通常源自药物反应,抗抑郁药物起效需要一定时间,通常在2-4周内开始见效。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未看到明显效果就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患者应保持耐心并遵循医嘱继续治疗。定期进行复诊,医生会在最大程度上指导您减少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若不良反应显著,医生也会指导您进行换药;有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治疗方案解决。

希望各位患者能够正确看待和应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真遵从医嘱用药。在使用抗抑郁药期间,应避免饮酒和使用其他药物(包括非处方药、草药和补品等),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或加重副作用。


案例6

“吃抗抑郁药会上瘾,太可怕了”。很多来门诊咨询减药的患者,最大担忧是怕吃久了抗抑郁药会上瘾。甚至有些人还没有服用过抗抑郁药就已经听说“吃抗抑郁药会上瘾,戒不掉”这样的话,言之凿凿,甚至还能举出亲眼所见的案例。

所以,吃抗抑郁药真的会使人上瘾吗?

抗抑郁药有话说:

患者突然自行停药或减量,可能导致撤药反应,比如焦虑、头晕、出汗、消化道不适等。这些不适可以通过遵医嘱缓慢减药而最大程度避免发生。

以及,抗抑郁药本身并不会使人上瘾,但不排除某些患者对药物存在心理依赖。这种依赖需要通过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进行运动、疾病知识宣教、转移注意力、认知行为治疗等方式得到改善。

随着大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及接受水平提升,许多患者已经可以做到及时就诊。但由于存在对抗抑郁药的误解,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只有消除误解,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才能使患者最大获益。


抗抑郁药真诚希望:“不要再误解我啦,我并非洪水猛兽,有的是赤子之心啊!”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谭善勇
谭善勇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