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检常客肺结节该如何做好随访

大家好!我是“肺结节”。随着老百姓体检意识的提高以及胸部CT体检的普及发展,“我”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甚至成为很多胸部CT报告的“焦点”。每年体检后,就是“我”刷存在感的热门时候啦!无数人拿着体检报告惶惶恐恐地奔走就医,跑医院、找医生,“医生!我的肺长了个结节,是不是肺癌呀?”“医生,我肺上这个结节要不要动手术切掉?”急匆匆的步伐是内心无比慌乱的映射。为啥?因为他们怕我是“肺癌”呀!

他们的担心也不无道理,确实很多早期的“肺癌”是由“我”发展而来的。同时“我”也是“百变”的:大小不等、形态多样、善恶皆有可能!既然大家都谈“我”色变,那么今天“我”就来个详细的自我介绍,看完这篇文章,下个跟“我”不期而遇的你,就不用忧心忡忡,急病乱投医了!
01
“我”是谁?
“我”(肺部结节),是在肺部影像表现为直径≤30m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以是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按不同性质分类可分为不同类型肺结节:
☞ 1. 按数量分类:单个病灶定义为孤立性肺结节,2个或以上病灶定义为多发肺结节。
☞ 2. 按病灶大小分3类:直径<5mm称为微小结节;直径5mm-10mm称为肺小结节;直径11mm-30mm称为肺结节。
☞ 3. 根据密度分类: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以及纯磨玻璃结节。


02
“我”从哪里来
感染、炎症、肺部原发肿瘤、转移瘤以及其他良性疾病的表现都可能会表现为肺部结节。虽然肺结节百变多样,但也不用过于担心。
通过体检或肺癌筛查项目做胸部CT发现的肺部结节,文献报道肺结节恶性概率为0.5%-3.5%,也就是说,95%以上的肺部结节都是良性的!良性的肺部结节不需要临床干预,更不需要外科手术切除。可以这么说,很多的“我”是岁月在你的肺部留下的让你魂牵梦绕的一点瘢痕,但需要定期随访,监测发展动态。
03
如何随访“我”
定期监测、随访肺结节的最常见且重要手段就是胸部CT。目前证据显示,胸部低剂量CT(LDCT)是筛查肺癌的有效手段,主要优点是辐射剂量小,薄层(≤1mm层厚)CT可更好地评价肺结节的形态特征。对于高危肺结节,则需要在专业医生建议下行增强CT或PET/CT。国外一项研究表明,采用胸部LDCT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的病死率下降20%。我国推荐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进行LDCT筛查,以早期排查、诊断肺癌。

什么是高危人群?
中国肺癌高危人群定义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① 吸烟≥400支/年(或20包/年),或曾经吸烟≥400支/年(或20包/年),戒烟时间<15年;
② 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性致癌因素(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③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④ 既往罹患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尤其一级亲属家族。另外,对于不吸烟的女性,还需考虑被动吸烟、烹饪油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重点来了!对于不同大小、性状的肺结节,该怎么随访和处理呢?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结节类型、大小、形态、密度,有无毛刺、分叶、胸膜牵拉,是否有引流支气管等综合判断结节危险程度是低危还是高危,结合有无高危因素等,决定不同的间隔时间复查随访。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在医生专业的指导下进行密切随访,避免盲目过度诊治或放任结节不管!
实性肺结节的随访
实性肺结节≥8mm的患者需根据恶性肿瘤危险因素、恶性肿瘤概率(高、中、低)、手术风险、PET-CT代谢等决定是否需要活检或手术切除,具体需要在专科医师专业指导下进行(见图一)。建议该类患者应该尽早到正规医院诊治。如果不能确诊,需进行肺结节多学科会诊(MDT)。

图一:直径8-30mm实性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流程
肺结节≤8mm,进一步根据结节大小、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决定后续随访时间。≤4mm、4-6mm、6-8mm三个不同大小级别的结节,其初始胸部低剂量CT随访周期不同(见图二),按期随访直至稳定后长期年度常规检查。

图二:直径<8mm实性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流程
孤立亚实性肺结节的随访
孤立亚实性肺结节包括部分实性结节(mGGN)和纯磨玻璃结节(pGGN)。
☞ 部分实性肺结节的随访:≤8mm者,建议在3、12、24个月进行CT复查,无变化者转为常规年度检查;>8mm者,建议3个月影像随访,若结节持续存在,建议PET-CT、活检或手术切除。需要重视的是,如果部分实性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通常提示为恶性,需考虑手术切除。
☞ 纯磨玻璃肺结节的随访:一般以5mm大小为界进行分类观察。直径≤5mm者,6个月复查,随后每年胸部CT随访;直径>5mm者,3个月复查,随后每年胸部CT随访。若纯磨玻璃肺结节>10mm,需非手术活检和(或)手术切除。如定期随访中纯磨玻璃结节增大(尤其是>10mm),或出现实性成分增加,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常预示为恶性转化,需进行非手术活检或切除。

图三:亚实性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流程
多发性肺结节的随访
多发性肺结节分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处理方法差异较大。 评估中发现1个占主导地位的肺结节和多个小结节者,建议单独评估每个肺结节,参照单发结节处理原则。目前对于多发结节处理遵循最大结节随访(枪打出头鸟)的原则,就是根据威胁最大的病灶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因为其决定患者的预后。
但有的患者往往会有多个威胁性病灶,且分布在不同肺叶,尤其是患者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肺功能差等,此时需要权衡利弊并进行个体化处理。此时专业的肺结节MDT团队就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常规手术切除外,还需要利用其他多种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部局部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粒子植入等)以及化疗、靶向治疗等进行综合性管理。
04 如何识别“我”善恶?
可以从外观评估和探查内涵两个角度初步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包括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及瘤-肺界面、内部结构特征及随访的动态变化。总体来讲,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其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本文是杜海磊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