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隐血:含义、原因及临床意义
尿隐血(urinary occult blood),又称为尿潜血,是指在尿液中通过化学方法检测到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的存在,而肉眼或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红细胞。尿隐血阳性可能是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的早期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尿隐血的原因
肾脏及尿路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肾脏肿瘤等是导致尿隐血常见的原因。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肾脏或尿路中的血管破裂,使红细胞进入尿液。
全身性疾病:如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疾病会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超过珠蛋白的结合能力,从而从肾脏排出。
邻近器官疾病:例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这些疾病可能波及尿路,引起尿隐血。
药物和毒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凝药)和毒物(如重金属)也可能导致尿隐血。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后,肌肉组织可能受损,导致肌红蛋白释放到尿液中,引起尿隐血。
尿隐血的临床意义
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尿隐血是肾脏疾病早期的重要信号之一。持续的尿隐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肾功能和肾脏结构。
监测疾病进展:在已经确诊的肾脏疾病患者中,尿隐血的水平和变化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尿隐血阳性需要与血尿进行鉴别。血尿是指尿液中肉眼可见的红色或显微镜下观察到大量红细胞。尿隐血阳性可能是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并不代表一定有血尿。
如何应对尿隐血阳性
进一步检查:如果尿隐血阳性,需要进行尿沉渣镜检、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进一步明确病因。
定期随访:对于原因不明的尿隐血阳性,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治疗原发病: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控制感染、治疗肾结石、保护肾功能等。
尿隐血虽然本身不一定代表严重的疾病,但它可能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因此,一旦发现尿隐血阳性,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本文是胡晓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