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治肺癌的达芬奇机器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目前肺癌主要治疗方式依然是:外科手术治疗、放疗、化疗。
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治疗是根治性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只有进行以根治为目的治疗,才有可能让患者拥有痊愈的机会。
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下,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中,传统的开胸手术技术已经成熟,手术者可直观患者胸腔内情况。但是开胸手术的创口面积大、出血多、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是医生和患者面临的巨大难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胸腔镜技术引入胸外科领域后,微创胸外科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远期预后与传统的开胸治疗相比并无差异,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给患者带来受益。
近年来,人们虽然也设计了多种相对较小创伤的胸壁小切口手术,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胸壁和肌肉的损伤,但还必须用开胸器撑开切口,术后的疼痛并没有减轻。
随着高新技术手术器械的临床应用,以及手术操作技巧的成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安全、快捷、可靠,已成为胸外科常用的肺叶切除术。
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对身体的损伤,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机器人开始应用于外科手术,在2005年以后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

什么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一种通过机器人辅助进行的微创外科手术。这种手术系统由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开发,自1999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来,已在全球广泛应用。达芬奇手术系统主要由外科医生控制台、患者侧车和视像系统三部分组成。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微创特性。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通过一个控制台操作机器人手臂,机器人手臂持有微小的手术器械,通过几个微小的切口进入患者体内。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短,疼痛和感染的风险也显著降低。
达芬奇手术系统的精确性和灵活性是其另一大优势。系统配备的3D高清摄像头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立体视野,使外科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区域的细微结构。机器人手臂的活动范围超过人手,能够进行更为复杂和精细的操作,如缝合血管或组织。这些特点使得达芬奇手术在泌尿外科、心脏外科、妇科、胃肠外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通过机器人实施手术时,医师不和病人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三维视觉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操控机械臂以及手术器械来完成手术。这相当于弥补了过去最能影响外科手术成败的两大因素——视野的可及性、手的稳定性。2001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又进一步获得在胸腔和前列腺切除术等项目的许可。截至到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775,000名患者接受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优势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是指主刀医生坐在控制台中,位于手术室无菌区之外,使用双手及脚踏板来控制器械和一个三维高清内窥镜来进行的手术。
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
★ 手术操作更精确,与腹腔镜(二维视觉)相比,因三维视觉可放大10-15倍,使手术精确度大大增加,术后恢复快,愈合好;
★ 曲线较胸腔镜较短;
★ 创伤更小,使微创手术适应症扩大、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中的组织创伤以及术后炎性反应导致的术后粘连、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加美容效果、更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较人手小,能够在有限狭窄空间工作,增加术野角度,精确机械运动,可以多角度、多维度在靶器官周围操作。

▲图片来源:MAD.vertise / Shutterstock.com
机器人在肺癌领域的应用
早在2000年,就报道了首例采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进行的肺叶切除术。21世纪以来,全球外科肿瘤学家越来越多地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切除肺癌,从2009年到2013年,机器人辅助肺叶切除术占所有肺叶切除术的比例从1%增加到11%。
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伤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视野开阔可进行精细的手术、可抑制呼吸功能的丧失、出血量少等优点,在提高肺癌治疗效果的同时,提升了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