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春深
李春深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 中医科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简析

64人已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肿瘤,由于髓系造血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导致巨核细胞过度增殖,血小板异常增多。

临床以持续性血小板增多、脾肿大、血栓形成和出血症状为主要特征。临床可表现有头昏头痛乏力,手足麻木或胸闷胸痛等。西医常以化疗骨髓抑制药物抑制血小板生成,或用干扰素减少血小板产生。紧急情况时可以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实行血小板单采术,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防治血栓。

本病难以根治,属疑难病证。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血痹、血瘀证、积聚等,发病以血热瘀毒,湿热相搏为主要病机,肝肾亏虚是发病的根本。正虚瘀毒为主要病因,瘀热相搏是基本病理状态,凉血化解毒为基本治疗大法,凉血化瘀与其他治疗方药的配合运用,配合运用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滋阴清热、补气养血、清热化湿、泻下通瘀等法。

某女性患者,血小板在(400~600)×109/L波动,证系肝肾阴伤,阴虚内热,络热血瘀,治法以清热凉血,解毒化瘀,滋阴生津。以此法加减,守方服药,坚持治疗6月余,血小板控制在(195~300)×109/L。处方用大量的凉血散瘀药如水牛角、赤芍、丹皮、丹参、白薇、紫草、凌霄花等;佐以水蛭、桃仁、红花、泽兰、制大黄活血化瘀;生地、玄参、女贞子、墨早莲滋阴清热。立法处方充分体现凉血活血散密、滋阴清热固本的治疗大法。

临证情况较多,对于瘀血阻滞,气血不通,筋脉失养的患者可配合大黄蛰虫丸缓图,活血凉营法在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李春深
李春深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