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春深
李春深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 中医科

肝硬化中医治疗案例及简析

219人已读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早期(代偿期)可无明显症状,或可表现为蛛痣、肝掌、肝区痛、食欲差、腹胀、便溏、乏力等。晚期(失代偿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如脾脏明显增大、腹水、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等,并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属于中医学“积证”“鼓胀”等范畴。肝硬化伴腹水是棘手难症之一。西医学认为主要因素包括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等。中医药治疗肝硬化副作用较少,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患者男,六旬,顽固性腹水约半年,曾诊断肝硬化,肝癌。患者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胀满,双下肢明显浮肿,多次抽放腹水等治疗,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舌质黯红,舌苔厚腻,脉弦细。辨证属中阳不足,脾失运化,气滞血瘀。治当益气健脾,温阳利水,活血化瘀。治疗方药主要包括,黄芪、丹参、炙鳖甲、桃仁、白术、虎杖、茯苓、泽泻、猪苓、怀山药、车前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柴胡等。用中药以来10余日,未再进行抽放腹水。继续以上药加减1周剂后,腹水基本消失。继续服用上方中药治疗,随访半年余,未再抽放过腹水。

本例患者主要是湿热蕴结,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治疗上当以扶正主,逐水为辅,攻补兼施为原则,补气温阳,健脾利水,活血祛瘀。中医则从整体观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病由于病因较多,辩证还可包括,阴虚水停,脾虚湿阻论治,治以滋阴清热,健脾利湿,用药主要有芦根、白茅根、白术、泽泻、枳实、厚朴、生地黄、玄参、土茯苓,葶苈子等;肝郁气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利水,用逍遥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减,主要包括柴胡、当归、白芍、虎杖、茵陈、茯苓、猪苓、泽泻等;肝肾阴虚,瘀血内阻,治以滋肾养阴,活血柔肝,可用茵陈蒿汤合逍遥散、二至丸加减,主要包括茵陈、大黄、栀子、柴胡、黄芩、当归、白芍、女贞子、墨旱莲等。


李春深
李春深 副主任医师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