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然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后注意事项

发表者:王星然 人已读

1. 化疗后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时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病情可能比普通人群更加严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化疗期间要尽量避开人群密集场所,不要接触感冒、发烧、咳嗽的患者,外出佩戴口罩,一旦出现发热(体温≥38.0℃)立即就医。

2. 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降低感染风险。对于未使用长效升白针预防的患者,推荐每3天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对于使用长效升白针预防的患者,推荐每7天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

3. 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0需要注射短效升白针,然后每天复查血常规,直到中性粒细胞数≥1.8停药。

4. 注射“升白针”后可能出现骨头酸痛症状,此为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无需担心。如症状严重,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对症治疗。但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可能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因此对于有胃溃疡、胃穿孔等消化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另外,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肝损害,因此要严格遵循说明书的剂量使用,不可过量,也不可与其他含有同类成分的药物(尤其是“感冒药”)同时服用。

5. 化疗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自发性出血的风险,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可能很危险。如发生血小板减少,要预防外伤,不要用力屏气排便,刷牙使用软毛牙刷或漱口水,不要吃坚硬的食物(如鱼、脆骨、坚果等)。

6. 血小板低于75需要皮下注射特比澳,每日1次,每2-3天复查一次血常规,直到血小板≥75停药。

图中方框所示内容为血常规报告中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7. 化疗用药当天我们会常规给予患者预防呕吐的药物。但部分患者在化疗后的1周内仍然可能发生恶心、呕吐(学名为“迟发性呕吐”)。因此,在化疗后的1周内,可以继续服用药物预防恶心、呕吐。常用药物为昂丹司琼片,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8mg。

8. 有些患者在使用了足量的预防呕吐药物后仍然会出现严重的呕吐症状。如呕吐严重导致无法正常进食,需要至医院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补液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并补充维生素B1。

9. 预防呕吐的药物可能会导致便秘。为了缓解便秘症状,可以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每天2-3次,每次15ml),配合开塞露外用。

10. 如化疗期间出现超过24小时无肛门排气、排便伴或不伴腹部疼痛、呕吐,需要就医除外肠梗阻。

11. 如患者在治疗前或治疗期间发生过肠梗阻,在肠梗阻缓解后,饮食应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尽量避免粗纤维食物的摄入。

12. 免疫治疗相关的副反应无特定规律可循。在免疫治疗期间,如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腹痛、发热、头痛、昏迷中的任何症状,需要尽快就诊,并向接诊医生说明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

13. 贝伐珠单抗和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的最常见的副反应为高血压和蛋白尿。因此在治疗期间要每天监测血压。如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需要门诊就诊,开具降压药物或调整降压药物方案。如果收缩压超过160mmHg或舒张压超过110mmHg或虽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了头痛、头胀、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要尽快急诊就诊。延迟就诊可能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14. 贝伐珠单抗和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的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胃肠穿孔、腹腔内出血、颅内出血。治疗期间如出现心慌、腹痛、头痛、昏迷等不适,请尽快就诊。

15. 化疗期间不建议自行服用补品、保健品。如有特殊不适需要用药调整,请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

本文是王星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