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建林 三甲
黄建林 主任医师
中山六院 风湿免疫科

笔记:“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概念的提出,对风湿科疾病诊疗有什么影响?

314人已读


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IMIDs)概念的提出对风湿科疾病诊疗产生了以下影响:

跨学科的“异病同治”可能性

IMIDs概念的提出使得多种跨学科的炎性疾病有了“异病同治”的可能。这意味着不同学科的疾病,如风湿科和皮肤科的疾病,可能具有相似的炎症机制,从而可以使用相似的治疗方法。

治疗手段的迭代更新

从糖皮质激素到广谱免疫调节剂,再到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使用,IMID的治疗手段在过去40年内不断迭代更新,为IMID的“异病同治”提供了可能。

高选择性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

例如,高选择性的JAK抑制剂(JAKi)由于JAK-STAT通路对炎症通路和免疫失衡的双重调节特性,具备了在IMID治疗领域“有效且安全”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和新兴技术的应用

随着医疗健康领域步入大数据时代,国家级大型数据库中的“云病例”和大型生物样本库的关联组装,使得跨学科的IMID病例能够更加精细地被比较和归类。同时,基于组织活检样本RNA单细胞测序等新兴技术也将进一步揭开IMID背后的复杂炎症机制,促使更多治疗靶点和靶向联合治疗方案的产生,推动临床管理思路的迭代更新。

生物制剂治疗的进展

生物制剂的出现给风湿性疾病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逐渐拓展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疾病。

细胞因子靶向疗法

lMID疗法已经从广谱免疫调节剂发展到高度靶向的生物和小分子药物,转向早期积极使用靶向疗法来控制炎症。

小结

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概念的提出,不仅促进了风湿科疾病治疗手段的更新和多样化,还推动了跨学科合作,提高了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黄建林
黄建林 主任医师
中山六院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