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养生之佳品——膏方篇
冬令膏方养生进补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秋冬,尤其是秋末和冬季,是服膏方的最佳时节。中国古代养生者很早就认识到,大自然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进入秋冬季,天气渐寒,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增强,消化吸收活动旺盛,在这个时期进补,可使营养精微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滋补五脏,营养机体,强健体质,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针对膏方,我们去年已经做过简单的科普,今年我们决定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供感兴趣的朋友再次加深了解。

1、什么是膏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剂型。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2、膏方怎么开?
膏方是一门学问,又属中华文化之遗泽,应当传承不息,发扬光大。所以说,冬令膏方养生进补要应有针对性,并不是说什么样的补品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服用。为什么呢?与现代医学不同,中医治病实际上不是治病,而是治人。中医对疾病的最基本的认识是:所有疾病的形成,都是在病理因素的影响下,机体发生了偏差(出现了不同的“证”),疾病的诊断就是发现这些偏差(称为辩证),疾病的治疗就是纠正这种偏差,恢复常态(中医术语叫“辩证论治”)。因此,冬令养生要依据 “证”。所以开一个好的膏方一般需要30到60分钟,深思熟虑。那么开一料完美膏方,要注意以下方面:
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斡旋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3、膏方如何调制?
膏方的制作经过非常复杂,也需要老药师的经验积累。通常有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九道工序,数十个小时的精心制作,不仅有专业和耐心,也有中医人的一片温情与关怀。

⒈浸泡:先将配齐的药料检查一遍,把胶类药拣出另放。然后把其他药物统统放入容量相当的洁净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浸润药料,令其充分吸收膨胀,稍后再加水以高出药面10厘米左右,浸泡24小时。
⒉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1小时左右,转为微火以沸为度,约3小时左右,此时药汁渐浓,即可用纱布过滤出头道药汁,再加清水浸润原来的药渣后即可上火煎煮,煎法同前,此为二煎,待至第三煎时,气味已淡薄,滤净药汁后即将药渣倒弃(如药汁尚浓时,还可再煎1次)。将前三煎所得药汁混合一处,静置后再沉淀过滤,以药渣愈少愈佳。
⒊浓缩:过滤净的药汁倒入锅中,进行浓缩,可以先用大火煎熬,加速水分蒸发,并随时撇去浮沫,让药汁慢慢变成稠厚,再改用小火进一步浓缩,此时应不断搅拌,因为药汁转厚时极易粘底烧焦,在搅拌到药汁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度,此时方可暂停煎熬,这就是经过浓缩而成的清膏。
⒋收膏:把蒸烊化开的胶类药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在滴水成珠(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即可。
⒌存放:待收好的膏冷却后,装入清洁干净的瓷质容器内,先不加盖,用干净纱布将容器口遮盖上,放置一夜,待完全冷却后,再加盖,放入阴凉处。
4、膏方最适宜人群?
1.慢性虚弱及老年人群:如年老体虚者,以及患有慢性虚损性疾病的人群,包括失血、肺痨、虚劳等病症患者。膏方可以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2.儿童:若存在正气不足、容易感冒、脾胃虚弱、厌食、食欲不振、血虚等病症的儿童,也可以服用膏方进行治疗。
3.亚健康状态者:膏方对于调节免疫、恢复精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亚健康状态者常见的疲劳、失眠、焦虑等症状。
4.女性群体:膏方还适用于气血不足、月经失调、失眠健忘、脱发长斑、免疫力低下等女性人群。

5、膏方常用的服用方法?
冲服:
· 取适量膏方置于杯中。
· 加入90℃左右的开水,或沸水冲入并搅拌均匀,直至膏方完全融化。
· 待温度适宜后服用。
·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膏方。
调服:
· 针对质地黏稠、难以融化的膏方,可适当加入水或黄酒。
· 将膏方与水或黄酒混合后,用碗或杯子隔水炖热,直至融化。
· 调均匀后服用。
·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含有熟地黄、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黏腻药物的膏方。
总之几乎所有想提高生存质量的人,都可以利用冬令的有利时机,给机体这部马达,加加油,做做“年检”,让她来年转的更欢些。尤其是我们的胃病患者,在成功逆转胃癌前期,或者部分逆转,降低了风险,又不打算长期用中药的患者群体,冬天进补,用些膏方,还是很合适的。
本文是魏睦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