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任卫东 三甲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血糖管理新指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1321人已读

血糖管理新指标: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一直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但其实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血糖波动的情况,例如,HbA1c同为7%的患者,血糖的波动水平可能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单纯依靠HbA1c并不能全面评价血糖控制质量。

随着动态血糖监测(CGM)技术的普及,提供了更直接、全面、完整的血糖信息,其中TIR(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这个重要的新指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什么是TIR

TIR全称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是指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3.9~10.0mmol/L)的时间(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可更全面的反映血糖控制水平,是HbA1c的重要补充。

在实际临床途径中,TIR可由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数据计算,也可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数据(至少每日7次血糖监测)计算,监测时间点包括餐前、餐后2h、睡前、夜间及其他时间。

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可提供丰富的血糖信息,据此不但可计算出TIR,还有与之“配套”的葡萄糖高于目标范围时间(TAR)、葡萄糖低于目标范围时间(TBR)及很多反映血糖波动的参数,对优化血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HbA1c联合SMBG和CGM是优化血糖管理的基础。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21指南也正式引入TIR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评估指标之一,指出TIR应作为临床试验的可接受终点,并可用于评估葡萄糖控制。而《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也建议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TIR的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HbA1c对应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但无法反映日内或日间血糖波动情况、每日低血糖/高血糖及血糖水平的快速变化,且其准确性易受到一些临床情况(如贫血、尿毒症)的影响。相比之下,TIR更能够反映患者的实际血糖波动。

TIR指标与糖尿病并发症息息相关。不同研究表明,TIR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与肾病发生率均存在相关性。

研究表明,TIR 越高,糖尿病(长期)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低。每增加 10%的 TIR,就可显著地降低这些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TIR的控制目标

根据2019年TIR国际共识,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TIR的推荐目标值为>70%。当然共识也指出了,不同人群的控制目标应高度个体化。

人 群 控制目标 葡萄糖范围mmol/L

1型及2型糖尿病 >70% 3.9~10

妊娠期糖尿病 >85% 3.5~7.8

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 >70% 3.5~7.8

高危人群 >50% 3.9~10

注:个人的控制目标请根据自身情况或与个人的主治医生讨论后设定

当然,TIR也有局限性

目前的CGM一般监测3~14 天,因此,TIR等CGM指标仅能反映患者短期血糖状况。

因此,在血糖波动较大、低血糖风险较高的人群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CGM以更全面评价血糖控制质量。

联合运用HbA1c与CGM指标,可实现血糖评价的长短结合,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的调整。

来源 东宝舒霖关怀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任卫东
任卫东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