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为什么要重视体检B超中发现的,紧靠甲状腺背侧包膜的结节?

发表者:邱建 人已读

昨日,为一例女性做甲状腺癌手术。她是体检发现甲状腺左叶5mm结节,贴甲状腺背侧,TIRADS分级4b,穿刺细胞学阴性,穿刺组织条病理学(如图1):甲状腺乳头状癌。


而术前B超甲状腺左叶结节,(如图2)

但手术中,发现甲状腺癌灶己与神经,食管粘连(如图3),若不及时手术,会侵犯神经(引起声音嘶哑),侵犯食管(引起吞咽困难,疼痛)。

因此,体检B超发现紧靠甲状腺背侧的,对怀疑甲状腺结节恶性可能的,尽管体积小,也要高度重视!!否则,会很快外侵损害重要器官。


知识延伸:

1. 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靠近边缘的结节风险更高

邻近关键结构:甲状腺背侧(靠近后包膜)的结节邻近喉返神经、食管、气管等重要结构。即使结节较小(如5mm),一旦突破包膜生长,极易侵犯这些结构,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损伤)、吞咽困难(食管受压)或呼吸困难(气管受压)。

手术难度大:侵犯神经或食管的结节需扩大手术范围(如全切甲状腺或联合器官部分切除),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如永久性声带麻痹、食管瘘)。

2. 恶性倾向的警示信号

边缘不规则或外生性生长:B超中结节靠近边缘且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微钙化等特征提示恶性可能(如甲状腺乳头状癌)。这类结节即使较小,也可能早期侵犯周围组织。

突破包膜提示侵袭性:即使结节虽仅5mm,但已侵犯喉返神经和食管,说明部分甲状腺癌(尤其是滤泡亚型或低分化癌)可能在体积较小时已发生转移或局部侵袭。

3.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B超可能低估风险:B超对结节性质的判断依赖操作者经验,且难以100%准确区分良恶性。靠近边缘的结节若未动态观察,可能漏诊包膜外侵犯。

需结合其他检查:对可疑边缘结节应尽早行细针穿刺活检(FNA)、增强CT或MRI评估周围侵犯情况,避免延误治疗。

4. 临床处理的紧迫性

早期干预可避免严重后果:该例提示,即使微小结节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如神经永久性损伤)。若在结节未侵犯前手术(如腺叶切除),可保留神经功能并根治疾病。

随访策略需个体化:对于高危位置结节,盲目观察可能导致病情进展。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建议,对靠近包膜且可疑恶性的结节应放宽手术指征。







本文是邱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