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妊娠风险及对策

发表者:刘燕荣 人已读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为什么禁止妊娠?万一怀孕了怎么办?

在没有关注孕产妇心脏病之前,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献,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病人列为妊娠高危患者,属于妊娠相对禁忌症。我一直没有理解,站在心脏功能的角度来说,患者已经做了瓣膜置换术,心脏功能已经正常,怀孕生子应该没有问题了啊?怎么会列为相对禁忌症呢?

随着接触机械瓣膜置换术的妊娠女性越来越多,我终于渐渐解开了这个疑问,原来主要是因为抗凝的问题。

为什么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病人,怀孕的风险特别大呢?

1、首先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尤其是金属瓣膜置换,必须终生抗凝,要不然如果产生血栓卡在金属瓣膜上,导致瓣膜口严重狭窄,血流受阻,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的突然死亡。如下图所示:

瓣膜置换.png

2、瓣膜上的血栓如果脱落导致远处器官的栓塞,比如脑动脉栓塞导致脑梗塞,下肢动脉栓塞导致下肢缺血坏死,肠系膜动脉栓塞导致肠道缺血坏死。

3、常规使用的抗凝药物华法林,可以通过胎盘,导致胎儿产生各种畸形,或反复流产等,尤其是怀孕最初的三个月内使用以及华法林剂量大于5mg/天的病人。

4、代替华法林的低分子肝素,虽然可以短期内代替华法林,但是它抗凝的效果没有华法林确切,需要监测抗Xa因子的浓度,如果不监测抗Xa因子,会导致抗凝不充分,同样会出现血栓。所以在胎儿安全和孕妇抗凝需求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

5、年轻女性需要瓣膜置换的,考虑到以后妊娠的需求,可以考虑更换生物瓣膜,生物瓣膜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长期抗凝。但是生物瓣膜的使用年限远远短于机械瓣膜,一般10年左右就开始出现坏损,需要再次开胸更换瓣膜。因为术后组织粘连等原因,手术难度增加,死亡率提高。而且在怀孕期间,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生物瓣膜也容易在怀孕期间出现损害,从而出现瓣膜急性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心力衰竭,影响母子安全。

病例1:

30岁女性,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因为她更换的是金属瓣膜,所以她一直口服华法林抗凝,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两年前她第一次怀孕,没有停华法林,产下一畸形胎儿,欲哭无泪!后来她才知道怀孕期间口服华法林有致胎儿畸形的可能。

一年前她第再次怀孕,这次遵循医生的医嘱,前三个月停用华法林,每天用低分子肝素一天两次皮下注射,来代替华法林抗凝,但她中间没有监测抗Xa因子的浓度,孕中期发生了一次脑栓塞,所幸不是太重,没有遗留后遗症,最后非常幸运产下一子。

病例2:

另一个类似的女性,是个高级知识分子,同样也是二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后,她自己参阅了很多文献,咨询了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她觉得自己不能承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怀孕所导致的各种风险,她选择了到国外去做代孕,因为部分国家代孕是合法的。

毕竟不是每位女性都有条件到国外去做代孕的。金属瓣膜置换术后的女性万一怀孕了,该怎么办呢?

1、怀孕最初12周内:

第一种情况:如果华法林的使用剂量小于5mg/天,权衡孕妇安全和胎儿风险,建议继续华法林。因为小于5mg/天的华法林剂量对胎儿相对是安全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华法林的使用剂量大于5mg/天,建议前三个月停用华法林,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天两次代替华法林,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每周需要监测抗Xa因子的浓度,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后4小时后监测,目标值是0.8-1.2u/ml。

2、怀孕12周-36周:

这段时间可以使用华法林,调整凝血时间,INR在2-3之间,也可以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同样是在监测抗Xa因子的情况下使用。

3、36周-分娩:

这段时间建议停用华法林,因为随时可能会分娩,使用华法林的情况下,如果经阴道分娩,会出现胎儿脑出血的风险。这个时间段内建议换用低分子肝素,同样是在监测抗Xa因子的情况下使用。分娩前12小时停用,分娩后根据产后出血情况,尽快恢复低分子肝素,逐渐过渡到华法林。

4、分娩后:

幸运的是华法林不从乳汁分泌,所以使用华法林的孕妇可以安全哺乳。

如果一个金属瓣膜置换术后的女性,艰难地走过了整个妊娠和分娩的过程,安全地渡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恭喜你,你是命运的宠儿,你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后再次强调: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病人为妊娠高危患者,属于妊娠相对禁忌症。

声明:本文为@刘燕荣医生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欢迎点击链接阅读下列文章】

关于高危妊娠科普文章合集 关于高血压的系列文章

男性高血压与生育能力 血压高的女性不能怀孕吗?

高血压可以不吃药吗? 哺乳期可以使用降压药吗?

晓舍客栈 晓舍云南美食 丽江游记 白沙古镇有多美?我来告诉你!

《晓舍,你在丽江的家》

本文是刘燕荣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