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可发生在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段,其中以儿童和 40 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老年患者相对少见。
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很多种,其中多数来自于胃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波及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具体部位。通常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例如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性疾病。可发生在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各个年龄段,其中以儿童和 40 岁以下的成年人居多,老年患者相对少见。
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很多种,其中多数来自于胃肠道或呼吸道病毒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波及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具体部位。通常以病毒感染症状起病,例如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随后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
本病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
本病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轻者可没有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猝死。
本病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心电图检查: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异常改变,此外,还可帮助评估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对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伴发感染有帮助。
C-反应蛋白定量检查:可以帮助区分是否为病毒感染,也可以间接反馈治疗的效果。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如肌钙蛋白,可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损伤程度,还可与心肌梗死等疾病进行鉴别。
病原学检查:如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病因诊断。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大小及功能状态。
胸部 X 线:可以观察心影是否扩大,进而判断心脏体积是否有变化。
心脏磁共振:病毒性心肌炎心脏磁共振具有特征性表现,可辅助医生诊断。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受损,导致摄取核素的能力下降。因此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可显示心肌受损的部位。
心内膜心肌病理检查:心内膜心肌活检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但因其属于有创性检查,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仅用于病情急重或病因不明的人群。
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案,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对出现的各种症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
目前尚无针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特异性药物,但可以通过下列药物控制症状,改善心肌功能。但具体用何种药物、怎么用都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
若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进展严重的患者,必要时可能会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或者外源性心肺支持系统进行治疗。
大多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以自愈,部分可迁延而遗留各种心律失常,更为严重的是有可能发生高度或 Ⅲ 度房室传导阻滞,需要安装永久心脏人工起搏器。
少数病毒性心肌炎可急性暴发以致心力衰竭或猝死,也可有急性期后的持续心脏扩大和(或)心力衰竭,类似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