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是一种肌肉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通常是指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本病好发于中壮年,且男性及右侧患病偏多。
筋膜炎是一种肌肉非特异性的无菌性炎症,通常是指筋膜、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本病好发于中壮年,且男性及右侧患病偏多。
大部分筋膜炎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其可能与长期的肌肉劳损有关。此外,筋膜炎也可能与受寒、创伤、免疫因素等有关。
足底筋膜炎:
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可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常见病因是长时间的超负荷的徒步、登山等。
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足部结构异常,行走时足部着力不当,也可导致足底筋膜炎。
腰背筋膜炎:发生急性腰背部扭伤但未能接受及时治疗者、腰背部肌肉劳损者易患。
颈肩筋膜炎: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肌肉劳损、轻微外伤、劳累、受寒有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筋膜炎,需加以注意:
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局部肌肉僵硬、肌紧张、皮下可触及小结节或条索状物,按揉有明显舒适感,功能障碍,患者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时症状明显加重、轻微活动或遇热后减轻。
筋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筋膜炎是常见病,并且是多发病,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都会发生筋膜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筋膜炎的最主要方式。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增加腰背肌肉锻炼,增加肌肉强度。
燕飞法: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 3~5 秒,再放松肌肉休息 3~5 秒,为一个周期。
小燕飞法: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 3~5 秒,再放松肌肉休息 3~5 秒,为一个周期。
三点支撑法:仰卧,去枕屈膝,将腹部及臀部尽量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及双足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抬到最高点后保持此姿势 3~5 秒,再放松肌肉休息 3~5 秒,为一个周期。
五点支撑法:仰卧,去枕屈膝,将腹部及臀部尽量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及双足五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抬到最高点后保持此姿势 3~5 秒,再放松肌肉休息 3~5 秒,为一个周期。
腰背肌锻炼注意事项:
锻炼的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强。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先从方法 1 或 2 开始,熟练以后再自行增加练习方法。练习支撑法的时候,如果用头支撑困难,可换成背部支撑。
锻炼的次数和强度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每天可练习十余次至百余次,分 3~5 组完成,间断练习。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应适当减轻锻炼量,或暂停锻炼。
锻炼时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伤。
如果是腰腿痛急性发作期,则不适合进行此项锻炼。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进行慢跑、游泳、体操活动、肌力训练等,保持良好的肌肉力量,以应付日常生活。
不要长时间弯腰低头玩手机、电脑等。
减少易造成腰背、颈部肌肉拉伤的剧烈运动,例如滑冰、舞蹈、武术、搏击等运动。如需参加,要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及必要的保护措施。
腰部外伤应及时就诊,避免发展为慢性劳损性肌肉损伤。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综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特殊其他病变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筋膜炎治疗常以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理疗康复是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 ,它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营养代谢,加快致痛物质排泄的作用。而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法不需其他设备和药物,方法简单、方便,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按摩
应用痛点滑动按摩手法,并通过经穴的刺激作用,可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调和营卫、气血通利的效果,对治疗肩背部筋膜炎起到较好效果。
电疗及超短波
热磁治疗
以上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经医生判断有必要、有条件行手术治疗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本病最后的选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慎重选择。
问:体外超声波对筋膜炎的治疗效果如何?
答:临床多数报道支持体外超声波的疗效。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无副作用。少数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但总体较治疗前减轻,可能需要同时辅助其他方法。
问:推拿治疗筋膜炎效果好吗?
答:从目前的大多数研究来看,推拿对于肌筋膜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推拿操作简单,也可配合扶他林乳胶剂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迅速缓解症状。 应当注意的是,推拿力量不宜过大,动作不宜过猛,以免加重损伤甚至产生新的损伤,比如肌肉拉伤。所以,建议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推拿。
给予腰部热敷、理疗、按摩等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