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脊髓性肌肉萎缩 >

脊髓性肌肉萎缩介绍,什么是脊髓性肌肉萎缩

该病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表现,根据发病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脊髓性肌萎缩症分为 4 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并不一致。

典型症状

Ⅰ 型( Werdnig- Hoffmann 病) 属于严重型,患儿多于出生后 6 个月内发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肌张力低下、肌无力,不能独坐,通常在 2 岁前由于呼吸肌麻痹或者肺部感染而死亡。 Ⅱ 型 属于中间型,发病较 Ⅰ 型稍迟,通常于 1 岁内起病,极少于 1 ~ 2 岁间起病。发病率与 Ⅰ 型相似。 婴儿早期生长正常,但 6 个月以后运动发育迟缓,虽然能坐,但独站及行走均未达到正常水平。 1/3 以上的患儿不能行走,20% ~ 40% 的患儿 10 岁以前仍具有行走能力,多数患者表现为严重的肢体近端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而呼吸肌、吞咽肌一般不受累。 有 1/3 的患者面肌受累,50% 以上患者可见舌肌及其他肌肉纤颤,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多数可活到儿童期,个别活到成年。 Ⅲ 型 又称 Kugelberg-Welander 病,一般于幼儿期至青春期起病,而多数于 5 岁前起病。起病隐匿,表现为进行性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萎缩。 早期大腿及髋部肌无力较显著,以致患者行走呈鸭步,登梯困难,逐渐累及肩胛带及上肢肌群。 脑神经支配的肌群通常未受累及,但可出现面肌、软腭肌(口腔上膛后部的肌肉)无力,眼外肌正常。 约 1/4 患者伴发腓肠肌(系小腿后群肌之一)假性肥大,此几乎均见于男性患者中。 半数患者早期可见肌束颤动,弓形足(足弓非常高,在站立时脚底的中间部分不能贴在地面上)亦可见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感觉正常。 Ⅳ 型 属于成年型,一般在 30 岁以后发病,病情轻微,生存时间可与正常人无差别。 主要表现为缓慢发生的肢体近端无力以及肌菱缩,也可累及肢体远端,可有以骨盆带肌和肩胛肌为主的脊髓性肌萎缩症,即四肢近端和躯干,出现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肉委缩,肌张力降低。
查看百科详情
推荐医生 331位 推荐医院 17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