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肿瘤发生在颅底蝶鞍的位置。
年龄分布呈双峰型,5~14 岁的儿童和 45~60 岁的成年人发病率最高。
颅咽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肿瘤发生在颅底蝶鞍的位置。
年龄分布呈双峰型,5~14 岁的儿童和 45~60 岁的成年人发病率最高。
病因未明,有人认为颅咽管瘤来源于胚胎残余的组织,也有人认为是来自于垂体。
目前还没有发现颅咽管瘤明确的危险因素。
颅咽管瘤是生长较慢的肿瘤,通常在肿瘤较大的时候才开始出现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病人的年龄和肿瘤影响了哪些激素的分泌,儿童病人的生长发育和视力障碍发生率较高,成人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有:
颅内压增高症状
垂体功能减退
正常情况下,垂体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当颅咽管瘤影响到垂体时,很多激素的分泌可能减少。可能引起的症状有:
下丘脑功能障碍
目前还不清楚颅咽管瘤的确切病因,因此还无法预防。
颅咽管瘤的评估和诊断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颅咽管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颅咽管瘤的主要手段。对大多数颅咽管瘤病人,推荐手术切除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选择哪种手术方式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
放疗是手术之外的补充治疗手段。在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时,可以使用放疗来治疗肿瘤,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进展。
化疗是应用一些化学物质来杀死肿瘤细胞,可以作为颅咽管瘤的补充治疗手段。
颅咽管瘤包括一种少见的类型,叫做乳头型颅咽管瘤,这种类型的颅咽管瘤对靶向药物有反应。
如果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全切除患者恢复后,生活质量和寿命与正常人无区别,并且复发几率低。次全切患者在进行辅助治疗后,也可以降低复发几率。对于接受正规手术的患者,术前出现的视力障碍、头痛等症状减轻,肿瘤压迫症状解除,不影响日常生活。
积极的随访、控制各种并发症,可以使患者的生长发育、内分泌功能等最大限度得到恢复,使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