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也叫睑腺炎,俗称“针眼”,是指发生在眼睑(也就是眼皮)的脓疖,是眼睑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眼睑结膜面(内侧)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主要症状有眼睑出现小型的肿块,并导致眼睑充血、肿胀,肿块内包含黄色脓液,常自觉眼中有异物,伴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麦粒肿也叫睑腺炎,俗称“针眼”,是指发生在眼睑(也就是眼皮)的脓疖,是眼睑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眼睑结膜面(内侧)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主要症状有眼睑出现小型的肿块,并导致眼睑充血、肿胀,肿块内包含黄色脓液,常自觉眼中有异物,伴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大部分麦粒肿都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但部分也可以是无菌性的。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麦粒肿,需加以注意:
麦粒肿的典型临床表现是在眼睑表面或眼睑内侧形成一个小型的肿块,并导致眼睑充血、肿胀,而肿块内可包含黄色脓液。
在发病期间眼睛可能有红肿、流泪的症状,但不会影响视力,且绝大多数麦粒肿不会对视觉造成损害。
外麦粒肿
发生在睫毛根部的皮脂腺,主要累及眼睑边缘,可在睫毛基底部发现小黄色点状脓疱,周围眼睑皮肤明显红肿。
多会感觉眼部疼痛、流泪、畏光、异物感。
大部分脓疖可在 2~4 天内自行破溃,排出分泌物(脓液),疼痛缓解,病灶消失。
内麦粒肿
发生在眼睑结膜面(即眼皮内侧),翻转眼睑会发现结膜面红肿,感染的睑板腺处有小的隆起或黄色区域。
多会感觉眼部疼痛、流泪、畏光、异物感。
部分脓疖一周左右自行破溃、排脓,此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病情严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等表现,以及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主要是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一般依靠病史问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即可进行诊断,通常不需要进行其他检查。
麦粒肿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大部分麦粒肿会在数日内自行破溃,不需要人为干预。也可以尝试热敷,每天热敷 2~4 次,每次 5~15 分钟,可以促进脓液排出。常用热敷方法如下,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哪种方便选哪种:
手术主要目的是引流脓液、促进愈合。
本病预后较好,一般可以自愈或治愈,无后遗症,不影响生活质量。但有复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