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是产生尿液并将尿液排出体外的系统,包括肾脏、膀胱及连接两者的输尿管、尿道。当细菌进入泌尿系统时,便会引起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直肠更接近尿道口,容易感染粪便中的细菌,并且女性尿道较短,细菌容易到达膀胱。有些女性还会出现复发性尿路感染。
无论男女,糖尿病、泌尿系统结石以及插入导尿管,都会造成尿路感染风险增加。
泌尿系统是产生尿液并将尿液排出体外的系统,包括肾脏、膀胱及连接两者的输尿管、尿道。当细菌进入泌尿系统时,便会引起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女性,这是因为女性的直肠更接近尿道口,容易感染粪便中的细菌,并且女性尿道较短,细菌容易到达膀胱。有些女性还会出现复发性尿路感染。
无论男女,糖尿病、泌尿系统结石以及插入导尿管,都会造成尿路感染风险增加。
尿路感染是由于某些因素导致病原体通过上行感染、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甚至淋巴道感染的途径侵袭人体,并突破机体的防御后而引起机体发病。基本病因有:
细菌感染
尿路感染 95% 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最常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
其他包括革兰阳性细菌,和引起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肠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其他病原体感染
包括腺病毒、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
女性的危险因素:尿路感染最常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女性。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
性交:这容易使细菌侵入尿道。在性交时使用隔膜和杀精剂会使尿路感染风险增加。
怀孕
既往尿路感染史
雌激素缺乏:这会导致尿路感染的细菌在阴道或尿道中更容易滋生,因此绝经女性患尿路感染的风险较高。
男性的危险因素
前列腺疾病:男性在进入老年后,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等使尿路感染越加容易发生。
阴茎未割包皮
肛交
与阴道感染的女性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导致艾滋病的病毒)感染
男女共有危险因素
留置导尿管:细菌可以进入导管并引起感染,住院或长期使用护理设施的老年人感染风险最大。
泌尿系结石:这会使尿液排出发生梗阻,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风险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较弱。此外,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滤过系统(糖尿病肾病)。
尿路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肉眼血尿、腰痛等局部症状,也可同时存在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
由于尿路感染有多种分类方式,因此不同分类方式下有不同的症状特点。常见类型如下:
膀胱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域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灼烧感。
肾盂肾炎
急性肾盂肾炎:主要症状包括包括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肋脊角有明显压痛或叩击痛。同时可伴寒战、头痛、恶心、高热等症状,患者体温可上升到 39℃ 以上。
慢性肾盂肾炎: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可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等,并可能出现夜尿增多等表现。后期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无症状细菌尿
患者无临床症状,仅是微生物学诊断,尿常规可无明显异常或白细胞增加,但尿培养有细菌。
复杂性尿路感染
由于此类尿路感染患者同时伴有尿路异常或免疫低下,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既有较轻的泌尿系统症状,亦可有膀胱炎、肾盂肾炎症状,甚至更为严重的患者可有菌血症、败血症的表现。
尿路感染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肾盂肾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下列并发症:
男女性共同预防建议
多饮水和其他液体可能会有所帮助。
排尿时尽可能排空膀胱。
女性预防建议
性交后立即排尿。这是女性预防尿路感染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因为它有助于阻止细菌进入尿道。
避免使用涂有杀精剂的避孕套或避孕隔膜。
月经期间经常更换卫生巾。
如厕后,从前往后擦拭,避免将细菌从肛门传播到尿道。
如果经常出现尿路感染,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采取预防性抗生素疗法。
绝经后的妇女可以咨询医生是否使用阴道雌激素预防复发性尿路感染。
男性预防建议
保持阴茎的清洁,经常清洗内外层包皮,特别是对于未割包皮者。包皮中隐藏着细菌,能进入尿道并引起感染。
预防尿路感染复发,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
尿常规检查:尿液常混浊,可有异味,可有白细胞尿、血尿、蛋白尿。尿沉渣镜检白细胞 >5/HP 为白细胞尿,因该结果可见于大部分尿路感染患者,因此该检查结果对诊断尿路感染很有意义。
尿细菌培养:治疗前的中段尿标本培养是诊断尿路感染的最可靠的指标。
硝酸盐还原试验:该检查对诊断尿路感染有很强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差,可作为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
白细胞酯酶试验:正常情况下为阴性,尿路感染时为阳性。
血液检查
血常规:急性肾盂肾炎时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的异常指标变化。
肾功能: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受损时可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等异常指标变化。
影像学检查
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复发性肾盂肾炎、合并无痛血尿或怀疑合并有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影像学检查。
两者都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但尿路感染常伴有细菌尿或脓尿,而前列腺增生没有细菌感染,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长大。两者可以通过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彩超相鉴别。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常见治疗方法有抗感染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控制感染、预防复发、去除诱因、防止肾功能损害。
尿路感染需要根据感染部位、是否存在复杂尿路感染的因素选择抗菌药物的剂量、种类及疗程。
经积极治疗,90%的尿路感染能痊愈,预后好。
若存在尿路梗阻、畸形等易感因素,则必须纠正易感因素,否则很难治愈,且可演变为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具体时间与病情发展有关。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长期尿路感染会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