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可以参与生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 (Hb) 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是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
本病好发于女性、儿童、素食者以及频繁献血者。
轻度缺铁性贫血症状不明显,但严重者可导致乏力、气短、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症状。
铁可以参与生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 (Hb) 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是贫血中最多见的类型。
本病好发于女性、儿童、素食者以及频繁献血者。
轻度缺铁性贫血症状不明显,但严重者可导致乏力、气短、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等症状。
本病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铁摄入不足:膳食中缺乏足量的铁,多见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婴幼儿、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铁需求量增加而摄入不足时,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如痔疮、月经过多和血红蛋白尿等,长期慢性失血而得不到纠正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障碍
某些慢性消化道疾病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膳食中存在抑制铁吸收的因素,如植酸盐、草酸盐、膳食纤维、酚类化合物等。
溃疡病时服用含碳酸钙和硫酸镁的抗酸剂及 H2 受体阻断剂等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后胃酸分泌减少影响铁的吸收。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缺铁性贫血,需加以注意:
缺铁性贫血的初期症状非常轻微,并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过,随着体内缺铁和贫血程度的加剧,症状和体征会日益明显。
早期缺铁性贫血:常无明显症状,易疲劳、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常常被忽略。
中度贫血:·心跳加快、心悸。
严重贫血
呼吸急促,稍事活动或情绪激动即有气急。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甚至腹泻。
多尿、月经失调、性欲减退。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口炎、舌炎、舌乳头萎缩、毛发干枯脱落。
指(趾)甲缺乏光泽,变脆而易折,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下凹呈钩状(反甲)。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有梗塞感。
异食癖(极少见)
特殊的神经症状,如容易兴奋、激动、烦躁、头疼等,在儿童中尤其多见。
影响小儿学习能力、智力、行为:
行为异常,如疲倦、淡漠、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原来活泼的孩子变得少动。
上学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用心听课、爱做小动作、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不断退步。
老年人即使轻、中度贫血,也可以出现明显的症状,以头晕多见。常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气短、心跳、腹胀等。
本病主要是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铁的食物。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提倡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者应从 2~4 周龄开始补铁,直至 1 周岁。
配方奶粉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粉,一般无需额外补铁。
牛乳含铁量和吸收率低,1 岁以内不宜采用单纯牛乳喂养。
足月儿
应尽量母乳喂养 4~6 个月。此后如继续纯母乳喂养,应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
如需采用配方奶粉喂养应选择铁强化配方奶粉,并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1 岁以内应尽量避免单纯牛乳喂养。
幼儿
注意食物的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习惯。
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促进肠道铁吸收。
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奶粉,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
青春期少年
青春期少年,尤其是女孩往往由于偏食、厌食和月经增多等原因易于发生缺铁甚至缺铁性贫血,应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和咨询,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大便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如果怀疑是胃肠道出血、骨髓造血功能出现异常导致了贫血,可能需要做如下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补铁治疗和输血。
首先,必须尽可能查明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并纠正原发疾病。
增加体内铁的储存量,使其达到正常水平。常用方法如下:
服用铁剂及饮食补铁:服用铁剂以及食物中添加足够的铁可以纠正大多数缺铁性贫血。
通常每天服用铁剂 1~3 次。与维生素 C 片一起服用有助于铁的吸收。
大多数人在治疗后一周便开始感觉症状好转。即便如此,还需要继续服药来补足铁储量。有时需要长达 6 个月的补铁治疗才能使体内铁储量恢复正常。
静脉注射补充铁:如果服用铁剂不能耐受或者胃肠道不能从食物或铁剂中吸收足够铁的患者,可能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补充铁。
如果贫血严重,可能需要输血来快速纠正贫血、避免并发症。
治疗一段时间后会通过血液检查来确认治疗是否有效。
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原则有:
不要擅自服用铁剂。
其可能会耽误严重疾病的诊断,如结肠癌或出血性溃疡。
如果贫血不是因缺铁引起的,过量服用铁剂非但不能治疗贫血反而会引起铁过载,甚至血色病,损伤脏器功能。
有些患者服用铁剂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腹泻或便秘,空腹服用更明显,建议餐后服用。
将铁剂和维生素 C 或橙汁同服,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服用抗酸剂或四环素(一种抗生素)的 2 小时内,不宜服用铁剂。
铁剂不要和下列食品一起服用:
茶、咖啡、巧克力和其他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
牛奶等其他富含钙的食物或补充剂。
高纤维食物,如麸皮、全谷物、坚果和生的绿色蔬菜。
要将铁剂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免孩子大量误服造成铁中毒。
如果无法耐受铁剂的副作用,请告知医生,医生会调整治疗方法,如静脉补铁。
通过补充铁剂,可以增加体内铁的贮存,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可改善贫血的症状,但缺铁性贫血能否根治还是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病。
长期持续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疾病状态,可引起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