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指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并引起症状的疾病。
小儿疝气多数在孩子出生 2-3 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 1-2 岁才发生,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大小不一、会变化的包块,咳嗽、哭闹或憋气用力时包块会变大,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消失,或用手按压后消失。
小儿疝气是指人体内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并引起症状的疾病。
小儿疝气多数在孩子出生 2-3 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 1-2 岁才发生,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大小不一、会变化的包块,咳嗽、哭闹或憋气用力时包块会变大,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消失,或用手按压后消失。
本病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先天性因素
根据疝气所在的位置,分为腹股沟斜疝、脐疝和膈疝,其中以腹股沟斜疝和脐疝发病率最高。
腹股沟斜疝:由于鞘状突没有及时闭合或未完全闭合,导致婴儿的腹壁不够强健或过度用力哭闹、便秘、咳嗽时,就可能形成腹股沟斜疝。
脐疝: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疤痕属于先天性薄弱处,同时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留有缺损。此时孩子如果哭闹、便秘、腹泻、咳嗽时,可促使脐疝发生。
膈疝:胎儿期膈肌形成过程中遗留有缺损,婴儿出生后,腹内脏器易通过缺损处进入胸腔,导致肺受压、心脏移位,形成膈疝。
后天性因素
腹壁肌肉萎缩、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或感染造成腹壁缺损,小儿哭闹、便秘、腹泻、咳嗽等原因使腹腔内压力增高,内脏膨出形成疝气。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小儿疝气,需加以注意:
根据疝气发生位置的不同,典型症状包括: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多因疝一直无法回纳甚至卡住,出现嵌顿情况引起。
本病主要因腹内压升高引起,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腹部视诊:直观查看小儿腹股沟区或脐部是否有肿块、肿块颜色及肿块的大小是否会随着体位调整而改变等。
腹部触诊:按压肿块是否有压痛,能否通过手法复位将肿块推回腹腔内,判断有无合并嵌顿(指卡住了,肿块还纳回不去),同时检查肿块质地、皮肤表面的温度等。
X 线检查:包括平片和上消化道造影,目的是观察腹腔内器官和上消化道是否有异常,是诊断先天性膈疝的重要手段,还可以辨别疝入胸腔的脏器种类。
彩超检查:目的是观察疝囊结构,疝内容物的性质、形态、腹壁的结构以及呼吸运动变化情况,是诊断腹股沟斜疝的重要手段。
胃镜检查:目的是直观并清晰地观察患儿的食管、胃以及部分十二指肠的黏膜,观察有无病变发生,是诊断食管裂孔疝的重要手段,并对食管裂孔疝的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问:小儿疝气手术会影响生育吗?
答:小儿疝主要是因为小儿的咳嗽、便秘、哭闹等因素使腹腔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容物,比如肠管、网膜从小儿的腹壁薄弱区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小儿疝。
女孩小儿疝一般都是和子宫圆韧带伴行的,不会影响生育。但是男孩小儿疝主要是和精索相伴行的,原则上来说,也不会影响生育,但是男孩小儿疝可以合并有隐睾或者是精索静脉曲张,隐睾和精索静脉曲张是会影响生育的,所小男孩儿的小儿疝气,还是要注意一下有没有精索静脉曲张和隐睾,如果有也需要一并给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