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肌炎是由于各种感染、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心脏炎症、损伤、坏死及水肿,常表现为乏力、多汗、烦躁、胸闷、胸痛。
小儿心肌炎是由于各种感染、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心脏炎症、损伤、坏死及水肿,常表现为乏力、多汗、烦躁、胸闷、胸痛。
我国小儿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但在全球范围,可引起小儿心肌炎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多种病原体感染,同时也可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和毒素损伤等因素。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的患儿,或者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患儿,更容易患小儿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患儿年龄、体质、免疫功能及感染的病毒类型等多种因素。
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症状轻重程度差异较大,并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但可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三型,三型常见的表现如下:
患儿可能并发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
本病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心脏扩大、心电图改变可诊断,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小儿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特异性治疗,但针对病因和症状进行综合治疗通常有效。
卧床休息
心源性休克:抢救心源性休克包括镇静、吸氧、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扩容、纠正酸中毒等。
心力衰竭:患儿出现心力衰竭,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用于减轻心脏负荷、缓解液体潴留。
快速心律失常:应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急性期恶性心律失常应尽早进行电除颤。
慢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临床上多为暴发性心肌炎,容易合并晕厥、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危重症,需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经数周、数月甚至迁延数年逐渐痊愈。少数呈暴发起病,患儿可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于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结合症状轻重的分型,预后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