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是指新生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出生后吸入胎粪、羊水、胃内容物等异物,或出生前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病理改变,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该病可发生于产前、产时和产后,病原可以是细菌、病毒及原虫等。
新生儿肺炎是指新生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出生后吸入胎粪、羊水、胃内容物等异物,或出生前后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病理改变,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该病可发生于产前、产时和产后,病原可以是细菌、病毒及原虫等。
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异物吸入引起的,异物主要包括胎粪、羊水、血液或奶液等。感染性肺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或真菌,可在宫内、分娩过程中和出生后发生。基本病因有:
吸入性肺炎
又称为吸入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吸入胎粪、大量羊水、血液或吸入奶液后引起的呼吸系统的病理改变;其中胎粪吸入是吸入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因,常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
胎粪吸入:因缺氧发生肛门括约肌松弛,使胎粪排出。羊水被污染后,低氧血症又刺激胎儿出现喘息样呼吸,从而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羊水吸入:胎儿在宫内吸入大量羊水内脱落的上皮细胞,从而阻塞末端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胃内容物吸入:极度早产、吞咽障碍、食管气管瘘、腭裂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新生儿容易出现奶液的吸入,从而引起呼吸道的梗阻。
感染性肺炎
由细菌、病毒、原虫及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肺炎,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种。
以下情况容易患新生儿肺炎:
吸入性肺炎患儿可见指甲、皮肤、脐带被胎粪染黄,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吸入羊水的性质和量,若吸入少量的羊水,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若吸入大量或黏稠的胎粪,可致死胎或出生后不久死亡。
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差异大,新生儿可在出生后 24 小时内或经历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发病,发病时患儿常出现呼吸系统表现,可伴有发热、体温不定、反应差等全身症状,并伴有皮肤黏膜青紫等的表现。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由于导致新生儿发病的原因比较明确,要从根本上来预防此病是可行的。如果能够避免相关的致病因素,加强围产期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病的发生率。具体预防方式如下:
医生会对患儿症状进行观察并辨别分析,询问相关病史,如难产、早期破水、呼吸道感染接触史等,并进行全身检查。
吸入羊水、血液通常只需要对症治疗;胎粪吸入性肺炎治疗主要以清除胎粪和对症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善呼吸;感染性肺炎治疗主要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抗感染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
由于患儿多为出生 7 天内的新生儿,其免疫力及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需要进行精细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具体日常注意事项如下:
羊水吸入和血液吸入的肺炎患儿不需要特殊治疗,预后相对较好。
胎粪吸入性肺炎的预后取决于吸入胎粪的性质和量的多少,重症胎粪吸入性肺炎的患儿死亡率为 2.5%~7.9%。
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因抵抗力低、病变范围广泛、病程容易迁延,病死率较高;低出生体重、合并先天疾病及并发脓气胸、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