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依赖是指对吸烟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对吸烟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当吸烟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表现为易激惹、焦虑不安、头痛、口干、注意力不集中等。
本病好发于吸烟起始年龄小、每日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的吸烟者。
烟草依赖是指对吸烟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对吸烟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当吸烟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表现为易激惹、焦虑不安、头痛、口干、注意力不集中等。
本病好发于吸烟起始年龄小、每日吸烟量大、吸烟时间长的吸烟者。
烟草依赖形成的机制主要在于尼古丁的奖赏效应。尼古丁与大脑内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后,激活脑多巴胺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使吸烟者产生“愉悦”感以及其他奖赏感受,反复多次后形成烟草依赖。
此外,研究还发现,遗传因素在烟草依赖的发病中发挥一定作用。
烟草依赖的表现可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两方面。
本病一般通过症状可以诊断,不需要进行特殊检查。
根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 年版)》,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如下:
在过去1 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 6 项中的至少 3 项,可以做出诊断。
本病主要采用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可采用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TIP 技术),自我控制性行为治疗。通过意志努力,厌恶想象,回避情境,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延迟满足及全身放松等方法克服烟瘾,消除吸烟欲望。但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吸烟者本人的毅力。
常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如尼古丁瑞林(含少量尼古丁的口香糖),安非他酮、酒石酸伐尼克兰片等药物治疗,能有效地减轻尼古丁戒断反应。
本病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由于烟草依赖的成瘾性,成功戒烟者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复吸风险。大多数复吸发生在戒烟的早期,也可能在成功戒烟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复吸。研究表明,10 个戒烟者中会有 9 人复吸,只有少数吸烟者第一次戒烟就完全戒掉。大多数吸烟者均有戒烟后复吸的经历,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最终戒烟。
戒烟并不困难,但维持不吸烟的状态非常困难,研究发现远期戒烟率仅有 30%左右。影响预后的因素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