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β 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糖尿病。
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发病时以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为主要表现,或者直接以酮症酸中毒的状态发病。
1 型糖尿病病因尚未清楚,有明确原因引起 β 细胞破坏的糖尿病不属于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 β 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一种糖尿病。
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发病时以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为主要表现,或者直接以酮症酸中毒的状态发病。
1 型糖尿病病因尚未清楚,有明确原因引起 β 细胞破坏的糖尿病不属于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 型糖尿病常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起病,一般发病比较急,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胰岛素严重缺乏,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 型糖尿病患者除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外,还可出现以下代谢紊乱的表现:
1 型糖尿病患者如长期未进行治疗或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如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血管病等,后果严重。
由于 1 型糖尿病病因不明,因此尚无预防 1 型糖尿病的方法。但是 1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血糖控制、定期进行并发症相关指标的监测来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根据症状、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具体检查项目如下:
尿糖及尿酮体
尿糖指尿液中的葡萄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正常人尿糖为阴性。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区分是哪个类型糖尿病,尿糖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是 1 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患者往往发病之初测定尿酮体就为阳性。但尿酮体阳性也可以发生在 2 型糖尿病患者,尿酮体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酮症酸中毒。
血糖
空腹血糖:禁食至少 8 小时后称为空腹,然后采血测定的血糖值,正常值应该 ≤6.1 mmol/L。
餐后 2 小时血糖(OGTT 中的糖负荷后 2 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或者口服 75g 葡萄糖水开始计时,2 小时后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正常值应该 ≤7.8 mmol/L。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采血测得的血糖值,正常值应该 ≤11.1 mmol/L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OGTT 一般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也是判断胰岛功能的重要方法。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需进行 OGTT。高度怀疑 1 型糖尿病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需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方法为:空腹 8 小时,成人口服 75 克无水葡萄糖,溶解到 250 ~ 300 毫升水中,5 ~ 10 分钟喝完,检测空腹时及服糖后半小时、1 小时、2 小时、3 小时共 5 次的血糖情况。儿童服糖量按体重计算,总量不超过 75 克。
糖化血红蛋白:通过抽取静脉血测定,是反映过去 2 ~ 3 个月血糖水平的指标,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
胰岛自身抗体:这是诊断免疫介导性 1 型糖尿病的关键指标。患者需要接受多项自身免疫抗体检测,1 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呈现这些抗体均为阳性,尤其是发病早期,阳性率更高。一般情况下,需要检查的抗体包括: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ZnT8、IA-2A 等。
胰岛素(或 C 肽)释放试验:是反映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的指标,有助于糖尿病分型、病情判断和后续的指导治疗。
并发症检查:医生可能会对心脏、肝脏、眼睛等进行辅助检查。
1 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尽早并终身使用胰岛素,在此基础上,通过营养、运动等方式,将血糖维持在目标范围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所有 1 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使用以维持正常生命。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是所有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推荐治疗方案。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使用极小剂量胰岛素,或不使用胰岛素就可恢复到正常范围,称为“蜜月期”现象。蜜月期不能放松警惕,要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经常监测血糖水平,观察它是否升高。
副作用
胰岛素存在副作用,需要及时应对或改善,但并不能因为胰岛素副作用而随意停用。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食,并合理分配各类营养素的比例。
运动治疗非常重要,病情稳定的患者应多参加有氧运动。如患者总出现低血糖或合并感染,则不适合运动。
胰岛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有望治愈 1 型糖尿病,但尚处在研究阶段。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特别重要,包括对饮食、运动、胰岛素使用等方面的关注。良好的生活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
胰岛素注射装置:常用装置有注射器、注射笔、胰岛素泵等。
不良反应
低血糖:胰岛素用量过多,或未按时进食,进食量太少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水肿:通常在脸上和四肢出现,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自动消失。
注射部位皮肤: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凹陷、摸上去有略硬的小块状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直到这些情况消失。
胰岛素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应保存在 2 ~ 8 摄氏度的环境中,不能冷冻,也不能阳光直射。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每次应使用新针头。
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管理非常重要,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食,并分配好各类营养素的比例。
运动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同样重要,病情稳定的患者应多参加有氧运动。如患者总出现低血糖、血糖控制不佳或合并感染,则不适合运动。运动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血糖监测
患者使用快速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
每天应监测 3 ~ 4 次(餐前、餐后 2 小时、睡前、凌晨等时间点),餐前血糖的监测尤为重要。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血酮、尿酮、并发症的检查,以了解疾病情况及进展。
戒烟限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每日不超过 1 ~ 2 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 350ml,红酒 150ml 或低度白酒 45ml,各约含酒精 15g)。
此外,糖尿病患者需要戒烟,无论吸烟时间长短,戒烟后健康状况都会好转。
保护足部
糖尿病足是截肢的最常见原因,日常足部护理可预防严重问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及神经容易发生病变,触觉和痛温觉容易出现障碍。患者需要定期检查鞋袜,避免不合适的鞋袜挤压足部。同时应避免用过高温度的热水泡脚,以免出现烫伤、皮肤破溃。
1 型糖尿病无法治愈,也不可能自愈。但只要规律治疗,控制良好,患者的生长发育、生活都可以不受影响;但是如果长期控制不佳,会发生一系列慢性并发症;如果停止治疗,则可随时因急性并发症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