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失明 >

失明介绍,什么是失明

失明又称为盲,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盲是指在最佳矫正的情况下,视力较佳的眼睛视力低于 0.05,或者是中心视野小于 10 度。 即已经佩戴校正镜片的失明者仍需要站在距离物体 20 英尺(6.1 米)的地方才能看清视力正常者站在 400 英尺(120 米)所能看清的东西。 失明根据发生的原因及时间可分为以下两种: 先天性失明:早期胚胎发育时受到致病因素或基因异常的影响,导致视神经发育不全或眼球发育异常而引起的失明。 获得性失明:指出生后因为疾病、药物、环境、精神心理因素等导致的失明。

引发原因

失明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疾病因素: 眼科疾病:是引起失明最常见的病因。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也会造成失明。 中毒:包括化学物、食物污染,如甲醇、乙二醇、砷、铅、一氧化物、溴化物中毒等。 药物因素:乙胺丁醇、异烟肼、金刚烷胺、氯喹、氯丙嗪、长春新碱、酚噻嗪类等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视神经受损,进而引起失明。 外伤因素:各类外伤伤及眼球、枕骨骨折或颅骨骨折累及蝶骨时影响视神经时,可导致急性失明。 环境因素:在眼睛无保护的情况下,如高原或雪地爬山、滑雪时、电焊接作业时、强灯光下看书等,眼睛会过度的暴露于紫外线中,可导致急性失明。 精神心理因素:在重大精神刺激、情绪剧烈波动时,可能突然出现失明,即癔症性失明。患者瞳孔对光反应及眼底检查均正常,无器质性病变。 生活方式:可见于烟酒中毒,尤其是劣质品。
查看百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