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李锋医生
医师资格证审核通过
医师执业证审核通过
执业证书编号:1104*********50
人脸识别认证
接诊前认证
所有服务均由本人提供
新年贺词 一切向前看 在磕磕绊绊中开始,在慌乱忙碌中结束。过去的2013,众多病人在医生的协助下恢复健康,重返家庭和社会;也有病人因为自然法则而不幸离去、医生死于非命或残于重创。所幸的是阴霾终会散去,阳光总会如期而至。无论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生活都是艰辛不易的。但是,只要多活一天,就意味着无限可能的新希望:医生会有更多新的诊疗武器,患者会有有更多活下来并活得更好的机会。 2013年,奥巴马医改引领向患者转移的普世时代,中国医改也在艰难中迈出坚实步伐。对于所有的心脏病患者和医生而言,无疑会更多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头号杀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基础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和防治突飞猛进。生物可降解支架BVS正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介入诊疗器械源源不断;冠脉功能学和腔内影像学的巨大进步: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从没有心绞痛发作,但他可能从接受冠脉支架植入中获益,给世界心脏病学领域的愤世嫉俗者一记重重耳光;高浓度的PM2.5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实质性证据逐渐浮出水面。四大基础防治领域:血压、血脂、血栓、血糖取得重大阶段性进步。中国和欧美血压、血脂、超重和肥胖诊疗指南包括JNC-8等纷纷抢鲜问世,哪些患者应该接受何种强度的何种治疗更加明朗而具体;经皮肾脏去神经化治疗使得高血压器械治疗取得更多临床实践依据;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鱼贯而入,更多血栓高风险患者无需接受潜在巨大出血风险而得到安全用药;靶向治疗药物PCSK9书写血脂异常治疗新篇章;吡格列酮等降糖药相关的心血管获益更加明晰。心脏病学的最后战场—心房颤动和心脏衰竭取得历史性进展:心房颤动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有新发现,治疗策略有新进展,治疗方法如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等更加简易可行、科学有效;永久性人工心脏Carmat正式使用于心脏衰竭的终末期患者;经皮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夹使得相关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更好地存活。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新年的风帆已经起航。我们继续竭力倡导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改变,因为这是美好生活和自由呼吸的基础。让我们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共同拥抱更加璀璨的2014,早日迎接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拐点。
(1)复杂高危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多支病变、冠心病搭桥术后)、周围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介入诊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仪,顽固性心衰心脏再同步化,主动脉瘤和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等。(2)顽固性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血脂异常、不明原因晕厥、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孕产期心血管病及各种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
洪李锋,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学科带头人,心内科主任兼江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德国Soest医院访问学者,中国冠心病介入沙龙会员、武汉市心血管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青年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心血管病学会常委、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师协会委员、湖北省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委员、湖北省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会常委、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慢性闭塞病变俱乐部成员、湖北省及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委员。擅长各种复杂高危冠心病介入诊疗、顽固性心衰心脏再同步化、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仪植入、肾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等。 主持科研项目7项,取得国家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兼任Lipids and Cardiovascular Research编委,Annals of medicine、Journal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临床内科杂志等审稿人。先后入选首届“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