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代谢疾病管理,生活方式先行
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高尿酸症、高血压病……这些生活中越来越常见的病症其实在医学上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一个共通的名称——代谢性疾病。代谢,顾名思义,是指身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各种新陈代谢活动。人们喜欢把身体比作一台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个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像零件一样各司其职、高效运作,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焕发生命的光彩。血糖、体重、血脂、尿酸、血压等代谢指标的好坏,直接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程度,就像评价机器运转的性能参数。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也意味着特定疾病的到来。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代谢指标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经常一个出现问题,其它也会跟着伴发、接踵而来。因此,更加整体的看待这些疾病之间的关系、设定综合控制目标就非常有必要了。以体重为例,肥胖的人,血糖、血脂、血压等出现异常的机会比正常体重的人更大;而当体重减轻后,相关指标又会随之得到改善。一般认为肥胖者减掉5%的体重就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益处,包括降低诸多疾病的发病风险。如果减掉10%体重,或维持理想体重,则能更好防治常见慢性病,是所谓“非药物疗法”中最关键的措施。代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纠葛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高尿酸症、高血压病等,这些疾病起病及发展的根源并非来自细菌、病毒感染,而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在进步,物质在丰富,我们的生活这些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优越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习惯。吃得越来越多,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便被各种代谢性疾病盯上了。得了病就找医生看病,传统思维是这样的。不过,由于代谢性疾病大多是慢性病,病程较长,无法根治,病情容易出现迁延、反复,越进展到后期,对身体危害越大。单凭吃药打针,有时并不一定能把病情控制得很理想,甚至慢慢发现,药的种类和数量用得越来越多,效果却不如从前。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疾病与生活行为习惯关系非常密切,受日常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因素影响很大。如果没有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便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或解除疾病风险,用药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生活方式原来能防治疾病,作用还大过用药,真有这么神奇吗?是的,这就是事实。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到,“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可见,医学权威早已明确了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的意义,将其视为最基础、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手段。健康生活方式如何养成提高认识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要将改变落实在行动上。生活方式有两个方面最为重要——饮食和运动。简单点说是“管住嘴,迈开腿”,具体点就是要学会吃什么、吃多少、怎么运动等细节问题了。★ 饮食控制饮食,从营养专业上看,主要解决摄入能量过多和营养不均衡两大问题。吃得太多太好不一定是好事,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一样,对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膳食指南中的八条核心推荐,不妨用心记一记。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运动合理运动,想真正获得锻炼的效果,需要注意运动的种类以及自身能够适应的负荷。对于没有运动习惯或者体质较弱的人来说,即便是较低水平的身体活动也是有益健康的,不要为懒惰找借口。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身体一定会给你更好的感受反馈和健康回报。接受专业指导,收效事半功倍减肥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健康话题,肥胖、糖尿病……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都在节节攀升,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在与日俱增。专业人做专业事,正规医疗机构通过开展减重门诊、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门诊,结合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运用科学的医学方案来解决这些健康问题,给患者带来了福音。专业、有效、安全,个性化的指导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减脂控糖、平衡代谢、减免用药、重塑健康的目标。健康,是普通人追求的美好愿景,也是医务人员奋斗的理想信念。医患携手对抗代谢性疾病,是一场持久战。希望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越来越深入人心,得到自觉践行,则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的胜利终将到来。
罗宏斌 主任医师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1670人已读 - 精选 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
女,12岁, 2010年9月发现脊柱侧弯,Cobb角为28°,半年前月经初潮,体重为51Kg,早晨身高为161.5cm,晚上身高为159.5cm,于2010年11月订制穿戴夜用型支具,仅需要晚上佩戴8小时,白天不用佩戴,一个月后穿戴支具照片复查,见侧弯畸形可矫正至0度,3年后去除支复查照片,测量为Cobb 角15°。 进展风险:60%
王治国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骨外科2976人已读 - 精选 纵隔卵黄囊瘤一例
患者 男 30岁 突发右胸疼痛入院,予多种止痛药包括吗啡仍无法止痛,后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才把疼痛缓解。B超、X线均提示右胸腔积液。后来CT发现如图:卵黄囊瘤的基本知识:1、卵黄囊瘤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2、卵黄囊瘤体积一般较大,结节分叶状,边界不清,切面灰黄色,呈实体状,局部可见囊腔形成,可有局部出血坏死。3、卵黄囊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4、卵黄囊瘤原发于纵隔者较为罕见,且多在前纵隔。5、卵黄囊瘤的治疗应首选手术,加辅助化疗,放疗效果差。6、由于肿瘤较多地向周围器官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多数难以完整切除,手术疗效较差,病人多在半年内死亡。
邹冬玲 主任医师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 疼痛科8490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手指甲全部鼓起来甲肉分离开裂 做美甲导致的真菌感染而引起来甲肉啊很疼裂 去门诊就诊,根治病情总交流次数28已给处置建议
- 右大腿红斑血管曾粗大概2年,近半年有肿块按压疼 李大夫!麻烦帮若璇月下7月底的看诊手术!谢谢! 谢谢!总交流次数12已给处置建议
- 血管畸形,之前黄建中主任看过的 1岁时检查过B超,医生说观察,现在想再拍一下看看能不能进一步... 是否需要手术,如果控制病情总交流次数26已给处置建议
- 双下肢红斑伴足趾畸形2年余。 双腿大面积红斑,左脚巨趾症。双腿大隐静脉增粗。 李医生,请问现在双腿血管彩超在哪里做呢?怎么预约?总交流次数13已给处置建议
- 鲜红斑痣 出生时左大腿大面积红色胎记。至今红色面积未增大和减小。皮肤表... 想预约去广州检查排外KT或PW等其他并发症。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广东省 第116名
总访问量 5,788,642次
在线服务患者 4,558位
科普文章 7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