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不仅是常见于成年人,而且在儿童青少年中也非常常见。与成年人不同,儿童青少年期抑郁障碍除了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不愿意见人、失眠、食欲低下等表现外,还有一些儿童青少年特有的表现,需要注意识别。 1. 厌学:有些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表现为学习没运动力,学习兴趣降低,不愿意写作业,“厌学”,学习成绩下降等。 2. 网络过度使用: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看手机时间长,在手机上玩游戏、刷视频、看小说或者与人聊天等,而对其他活动没有多大兴趣。但孩子的这些表现很可能是抑郁的结果,因为有些抑郁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均明显减少,心情压抑,孩子自己对过度使用手机的解释往往是,“我心情不好,感受不到快乐,看手机时我的心情会好一点”。 3. 发脾气:有些儿童青少年抑郁的患者表现为容易心烦、易怒、发脾气、与家人和同学发生冲突等。他们经常感到烦躁不安、压抑、没有意思等,有的可能会同时出现经常唉声叹气、伤心流泪等。 4. 自残:抑郁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自残行为,如用刀片、圆规等划伤手腕,用烟头烧自己等,而且这些行为往往反复多次出现。这些孩子的前臂经常是旧伤未去,新伤又来,整个前臂伤痕累累。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虽然我身体疼,但我心里舒服”、“每当我看到血流出来的时候,我会感到很放松”。 5. 各种躯体不适:有些问题青少年抑郁患者可能在情绪不好的同时,更多地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低下、腹部疼痛、心慌胸闷等。为此反复多次到医院检查,结果各种结果均没有明显异常。 前面我们介绍的是儿童青少年期抑郁障碍的一些特有的表现,当您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兴趣减少、失眠、食欲低下,以及厌学、网络过度使用、发脾气、自残、各种躯体不适但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时,建议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治疗。
孤独症是一种由于脑发育障碍引起的综合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固定的行为模式。因此,识别孤独症应注意以三个方面。 一、注意语言发育问题 孤独症患儿的语言发育通常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有的2-3岁时还说不出有意义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子,很少、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语言进行正常的人际交流。不会使用代词,或者错用代词,尤其是你、我、他等人称代词。有时突然讲出一些语句,内容与当时所处环境、与别人谈论的主题完全不相关,自己也毫不在意别人是否在听自己讲话。讲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感情,很少注视对方的目光。不会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往往以动作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缺少身体语言,如点头、摇头、手势、面部表情等;模仿语言或刻板重复语言,如模仿电视广告词等等。 二、观察社会交往能力 患儿通常难以与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陌生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与父母分开时没有尾随的表现。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的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和参与的愿望。与别人相处时,没有目光对视,表情缺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势,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 三、注意兴趣范围狭窄及固定行为模式 孤独症患儿对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活动、游戏、玩具通常不感兴趣,而喜欢某些比较特殊活动或事物,如手机铃声、一段废铁丝、一个瓶盖或转动的电风扇、下水道的流水等。对玩具本身不感兴趣,如拿到一个玩具熊,患儿不是欣赏整个玩具的体态可爱,而只注意熊的绒毛,反复用手触摸,或用鼻子去闻。经常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每天吃同样的饭菜。若这些固定的活动被改变或被制止,患儿就会表示出不愉快和焦虑的情绪。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锤胸、转圈、用舌舔墙角、跺脚等。 若孩子有上述表现,应想到孤独症的可能,尽早到专业机构就诊。
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是工作学习的基础和成功的关键,特别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良好心理素质显得更为重要。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们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但是,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约10-15%在校中小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学习困难、说谎、网络过度使用等。如果不给予积极预防和纠正,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育,而且会严重影响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应当及早识别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 一、情绪问题 儿童青少年情绪问题主要有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他们可能因一点点小事而暴怒、喊叫、摔砸物品、甚至攻击他人。还有的孩子当遇到很小挫折时,变得紧张不安、坐卧不宁,或者郁郁寡欢、伤心流泪,个别孩子甚至会出现割腕自伤、离家出走等严重行为。 学校恐惧是比较常见又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种心理障碍。他们表现为对学习环境产生了强烈的恐惧体验,每到上学时就会出现头痛、心慌、恶心等表现,不上学时一切正常。许多家长认为是孩子故意装病不去上学,致使他们不能得到及时治疗。 二、学习问题 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习问题主要包括厌学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前者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低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主动完成作业、严重时甚至逃学等,后者则主要表现为虽然比较努力学习但学习成绩与自己的努力或智力水平不相符。造成厌学的原因很多,如有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总是批评、指责、甚至打骂,使孩子丧失学习信心而厌学。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还有的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或其他活动,而对学习不再感兴趣等。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前者主要与遗传、大脑发育等因素有关,后者与学习兴趣、学习时注意力等因素有关。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常见的影响学习成绩的非智力性因素之一。他们的智力正常,突出表现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听讲,东张西望,小动作多,作业潦草,常因粗心大意出错而影响考试成绩。 三、行为问题 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可表现为网络过度使用,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上聊天、打游戏、看小说、浏览不健康网页等。有的行为问题则表现为明显不服从、与家长对抗或挑衅行为。他们在外面经常招惹别人,与同伴吵架,总要求同伴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常拒绝或者不理睬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或者规定,经常暴怒,与家长或老师争吵;怀恨在心,心存报复;故意干扰别人;说谎、逃学、吸烟、结交不良朋友等等。 四、其他问题 有的儿童青少年可能表现为顾虑重重、反复检查物品是否摆放整齐、反复洗手;或者变得敏感多疑、疑心别人故意针对他、孤立他、不合群等;或者一反常态,与自己既往的表现明显不同。 造成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当然也包括儿童青少年自身和家庭遗传等因素。因此,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治,应当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积极干预。 应当特别指出,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及时的干预治疗往往会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而延误治疗则可能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发育并给以后治疗带来更多困难。
总访问量 1,554,266次
在线服务患者 5,334位
科普文章 4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