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发表者:郑成中 人已读
306医院儿科,常有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头发有些许花白的中年男大夫给孩子看病时,单脚撑地、蹲在抱着孩子的家长脚边。如果是寒冷的冬天,他会在检查前先把自己的手和听诊器捂热。这就是儿科主任郑成中。
对于这样的细节,他说:“孩子在医院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会很恐惧,如果我的面部正好与孩子平齐,甚至更低,孩子会觉得在和一个平等的人在交流,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白柱子。”
郑成中出生在缺医少药的农村,艰苦的环境,使他从小立志当一名好医生。1984年,郑成中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工作。1991年研究生毕业时,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希望他留下工作。但是郑成中放弃了这个在军医大学教学医院的发展机会,选择服从总政治部调配命令,来到“技术规模都很差”的514医院,一干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为了专心当一名实实在在的好医生,他放弃了很多在别人眼里难得的机会:因医院儿科工作需要,他放弃了做课题拿博士学位的机会;由于“觉得距离医院远,科里有抢救病人,根本来不及”,放弃军人购房的机会;为了专心临床工作,不让自己染上“铜臭味”,放弃了开发第一个儿童厌食症保健饮料的机会·····
用郑成中自己的话说,“选择放弃,也选择一种坚持”,他只想全身心投入到诊病治病的临床工作中。这些年,他总是抢着收治重危、疑难复杂病人,常常为了寻找有效救治方案,查资料、找行家,细琢磨。郑成中不但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丰富,而且对儿科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有较深造诣,成功诊治了多种少见病、罕见病,率先在医院开展了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感染、小儿过敏性疾病特异性诊治、新生儿复苏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业务新疗法,形成了科室特色及技术优势。在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经他诊治的数万例病儿,没有发生一例可避免性死亡或并发症。
2008年儿科门诊改造以来,逐步建成了北京北区最大新生儿监护病房,自此,郑成中带领下的儿科发展进入快车道,由单一的门急诊和普通儿科诊治业务,建设为集儿童躯体疾病、儿童保健、儿童心理三位一体兼有新生儿监护等特色的立体交叉系统儿科。“生命无价,不分贵贱”是科训中的一句话,也是郑成中对自己执着医“生”的坚持与向往。
至今,因为放弃博士学位,郑成中不能申请博士生导师;放弃的那套住房,从每平米4千元涨到4万;放弃开发全国第一个儿童厌食保健饮料两年后,即有人开发针对儿童厌食的保健饮料,成为后来风靡全国的“哇哈哈”。郑成中说,如果重新选择,他依然不会改变。
转自: 解放军306医院网站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