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可诱发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具有皮肤起红斑、水疱、糜烂、感染伴有瘙痒、疼痛等特点,严重者遍及全身,甚至危及生命。多数病人的病因并不清楚,但是经过医生仔细询问,可能发现部分病人的发病与某些药物有关。从化学结构上来说,可以引起天疱疮的药物主要分为三类:含有巯基自由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青霉胺、硫代硫酸钠金等)、酚类(如利福平、甲基多巴等)以及非巯基壬基酚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引起天疱疮。国内报道引起天疱疮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卡托普利、利福平、青霉胺,也有抗癫痫药物引起天疱疮的报道。
能够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药物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类:利尿药、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抗代谢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光化学疗法治疗某些皮肤病时也有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报道。还有一些药物虽然引起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情况较为少见,但文献中也有报道,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等。在一些婴幼儿注射疫苗时,也出现过引起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情况。这些药物中含硫基的药物,尤其是硫醇化合物以及磺胺类衍生物,更较为常见。总的来说,青霉胺、呋塞米、光化学疗法引起者最为多见。
因此,患有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病人应该将所服用的药物告诉医生,医生也应该仔细询问这类病人发病前服用过的药物,医生与病人一起分析药物诱发的可能性。由于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较多见,服用的药物可能有多种。因此,多数情况下很难明确这两种疾病是药物诱发的或是何种药物诱发的。如能够明确所患的天疱疮或大疱性类天疱疮是特定的药物引起的,首选要停用这些药物,继而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多数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杨宝琦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