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病不治,久病成疾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主要特征是疱壁厚、紧张不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显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血清中存在针对基底膜带成分的自身抗体。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未明。多数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基底膜带成分的自身抗体,免疫电镜显示这种抗体结合在基底膜带的透明层,因此本病也为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现将BP循环抗体的靶抗原定位于半桥粒上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BPAg1,又称BP230)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2(BPAg2,又称BP180)。BP230为胞质内蛋白,虽然有80%~90%患者的血清能与其发生反应,但其抗体的被动血清转移实验不能引起BP。BP180为跨膜蛋白,胞内部分(氨基端)位于半桥粒的斑块内,胞外部分(羧基端)位于基底膜带内,将抗BP180氨基端的抗体转移至鼠复制出类似于人BP的动物模型,因此抗BP180抗体是BP的致病性抗体。现已证实BP患者体内存在针对BP180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能自发识别BP180。水疱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基底膜带透明层部位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补体的参与下趋化白细胞并释放酶。在一个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结构将表皮固定在内层的真皮上,这个结构就是“基底膜带”,桥粒和基底膜带是确保皮肤紧密完整的状态,是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结构。如果桥粒、基底膜带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胞之间失去连接,那么我们的皮肤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水疱。通常而言,类天疱疮破坏基底膜带,表皮下出现水疱;天疱疮破坏的是桥粒,表皮内出现水疱。二.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及手、足部。典型皮损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呈半球状,直径可从小于1厘米至数厘米,疱液清亮,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破溃后糜烂面常覆以痂或血痂,可自愈,成批出现或此起彼伏,尼氏征阴性。少数患者也可出现口腔等黏膜损害,但较轻微。多伴有不同程度瘙痒。需要注意的是BP有时会出现非典型表现(如湿疹样或结节性痒疹样皮损)。本病进展缓慢,如不予治疗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也会自发性消退或加重,预后好于天疱疮。死亡原因多为长期患病引起的机体消耗性衰竭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并发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典型表现可分为非大疱期、大疱期。大疱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皮损具有多样性,通常无特异性,可表现为湿疹样、荨麻疹样的皮损,常伴瘙痒。大疱期特征性皮损为红斑、荨麻疹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大疱,疱壁不易破,尼氏征阴性,皮损大致对称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屈侧、褶皱部位。少部分患者可有黏膜的受累,包括口腔、眼睛、肛门生殖器等。三.为何易发于老年人群?大约15%左右的BP患者可能存在发病的诱因,比如药物、外伤、感染、紫外线暴露等。这些诱因当中,对老年人来说,药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老年人本身可能会伴有一些内科疾病,老年人用药的几率要显著的增加,所以药物在老年人类天疱疮当中的作用不能忽视。药物可能会作为半抗原结合于基底膜带,从而可能改变基底膜带分子的结构或者使得隐藏的抗原表位外露,从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故而该类皮肤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与之同属于大疱性类皮肤病的天疱疮则易发于年轻人群体。四.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表皮下水疱是本病的特征,水疱为单房性,疱顶多为正常皮肤,疱腔内有嗜酸性粒细胞;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取患者皮肤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90%以上可见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少见IgM和IgA沉积;盐裂皮肤可见lgG和C3沉积于盐裂皮肤的表皮侧;免疫电镜显示lgG和C3沉积于基底膜带半桥粒部位,位于透明板上部。患者血清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C在基底膜带线状沉积。(c)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真皮-表皮交界处的IgG线性沉积。(d)间接免疫荧光显微镜对人盐裂皮肤表皮侧(箭头所指)的IgG标记五.实验室检查通过ELISA可检测到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BP180和BP230抗体,为IgG型或IgE型,后者与瘙痒、高嗜酸性粒细胞和高IgE血症相关。六.诊断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特征可以诊断。诊断标淮1.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水疱,疱壁不易破,尼氏征阴性;2.黏膜损害少而轻微;3.组织病理表现:表皮下水疱,疱液及真皮浅层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4.免疫荧光:可见抗基底膜带抗体。七.鉴别诊断本病主要应与天疱疮、湿疹、痒疹、糖尿病性大疱、营养不良性大疱等进行鉴别。1.湿珍: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该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期,临床上可表现为红斑、水疱丘疹、苔藓样变,该病免疫荧光为阴性。但大疱性类天疱疮早期可出现湿疹样皮损,因此可能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判断。2.荨麻疹:荨麻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风团,可在24小时内自行消退。3.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该病罕见,主要表现为易受外伤处水疱、瘢痕、粟丘痊等,该病的致病性抗体为抗V型胶原抗体。通常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皮肤活检及免疫荧光进行专业判断。4.天疱疮:同样被认为是白身免疫性疱病,该病的水疱易破,可累及黏膜,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天疱疮与类天疱疮虽然都属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但是由于抗体的不同,在临床上还是有蛮大差别的,具体如下:①首先从好发年龄来讲,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疾病,类天疱疮病人平均发病年龄77-78岁,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80-90岁的老年人,而且很多患者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尤其是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患者有一些脑梗、脑出血、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病等基础病的人更容易得类天疱疮;而天疱疮相对来讲年龄要小一些,是一种中青年好发的疾病,但是天疱疮同样可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在70-80岁见到天疱疮也不是罕见的②在临床症状上也很不一样的,类天疱疮的患者非常痒、瘙痒程度非常高,而天疱疮患者一般来讲不是特别太痒,痒感一般不是特别强,除了疱疹样天疱疮可能瘙痒以外,其他的痒感都是比较低的③在皮损表现上也是不一样的,类天疱疮的皮损称之为紧张疱,如果能摸得到疱,能看到疱非常的亮,很可能是类天疱疮;而如果疱壁非常薄、容易破,经常看到的是一些糜烂面而水疱数量很少,往往是天疱疮④天疱疮特异性抗体是:抗Dsg1抗体、抗Dsg3抗体类天疱疮特异性抗体是:BP180抗体、BP230抗体八.病理表现组织病理示类天疱疮水疱位于表皮下,天疱疮水疱位于表皮内。免疫荧光示IgG、C3在类天疱疮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箭),在天疱疮呈网状沉积于棘细胞间。九.危害大疱性类天疱疮危害严重,皮肤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正常生活,而皮肤表面水疱的破损致使皮肤失去屏障保护,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整个机体的感染。若水疱较多,在破损的情况下会影响机体内环境,从而引发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由于BP多数发生于中老年人,应注意其合并心、脑、肾等多系统疾病。所以,老年患者得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十.预防和治疗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新皮损的发生和严重瘙痒等症状,防止过大的紧张性水疱和糜烂面造成的继发病变。治疗关键在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1一般治疗加强支持疗法,给予富于营养的易消化饮食;对水疱、大疱数量多者应适量补充血浆或白蛋白,预防和纠正低蛋白血症。2局部护理对大疱可在疱底部用灭菌刀剪将疱划破或用针筒将疱液抽出,保留疱壁,如有糜烂面其处理可参考“天疱疮“的治疗。3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BP的首选药物,分为系统和局部治疗。1)系统药物治疗:剂量依据损害范围而定,可参考“天疱疮”。有学者对照观察了泼尼松0.75mg/(kg.d)和1.25mg/(kg.d)治疗BP的差别,结果在第21天和51天时的治愈率无差别,但前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由于BP患者多为高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和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常见不良反应。2)外用药物治疗:由于BP多发生于老年人,死亡原因多为与激素相关的并发症和多脏器衰竭,因此可通过皮肤用药替代系统用药,其方法有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丙酸氯倍米松或卤米松冲击治疗,根据体重和新发水疱数决定用药剂量(最高剂量40g/d)和次数(每天1~2次至每周2次),均匀涂抹全身但头面部除外。外用药物治疗虽然减少了糖皮质激素对全身各系统的不良反应,,但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感染机会增加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2)其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等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用量,也可单独使用,应用方法可参考“天疱疮”。4其他治疗对轻症患者可予米诺环素0.1g/d或红霉素1~2g/d,连续1~2个月,与大剂量烟酰胺1.5-2.0g/d合用;氨苯砜(DDS)也可能有效。以上药物也可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十一.该病可以治愈吗?该病是由于患者体内循环抗体与基底膜带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等,产生表皮下水疱。该病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定,治疗方案包括外用药物、抗生素.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该病的冶疗是个长期的过程,通常持续数年,该病通过治疗,可达到缓解,甚至皮损完全消退,但该病临床病程多变,可在数月或数年内缓解,但仍有反复发作的可能,因此需要定期至相关科室(了诊随诊,需要密切关注皮损变化抗体滴度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
陈善闻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21日534
0
0
-
类天疱疮科普
在皮肤科病房,经常见到患者家属拿着住院证焦急跑到病房要求收治住院,在医生查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身上或散在或因未及时治疗引发全身可见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可以融合成大疱,比葡萄还要大,而且全身多处都是水疱,初见这种水疱,的确会引起视觉冲击,患者和家属着实有点害怕,也无从下手,住在同病房的患者经常对此种病嗤之以鼻,感觉像是传染病!胆子小的患者经常会以传染病为由拒绝和这样的患友同住一个病房!其实大可不必啊。那类天疱疮到底怎样让人害怕,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类天疱疮神秘的面纱!类天疱疮的学习类天疱疮是什么?在一个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结构将表皮固定在内层的真皮上,这个结构就是“基底膜带”,桥粒和基底膜带是确保皮肤紧密完整的状态,是皮肤正常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结构。如果桥粒、基底膜带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细胞之间失去连接,那么我们的皮肤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水疱。通常而言,类天疱疮破坏基底膜带,表皮下出现水疱;天疱疮破坏的是桥粒,表皮内出现水疱。 类天疱疮有哪些皮肤表现?好发在胸腹部和四肢近端及手足部,典型皮损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者红斑基础上出现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疱壁比较厚,不易破裂,疱液澄清,呈半球状,直径可从<1CM至数厘米,破溃糜烂面上常有血痂覆盖,可成批出现,可此起彼伏,消了又长出新的水疱如何确诊是否得了类天疱疮?①抽血化验:可检测出患者的血液中有特异性BP180和BP230抗体②切皮检查:取水疱边缘行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下水疱是本病的特征,疱腔里有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天疱疮与类天疱疮虽然都属于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但是由于抗体的不同,在临床上还是有蛮大差别的,具体如下:①首先从好发年龄来讲,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疾病,类天疱疮病人平均发病年龄77-78岁,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80-90岁的老年人,而且很多患者是有一些基础疾病的,尤其是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患者有一些脑梗、脑出血、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病等基础病的人更容易得类天疱疮;而天疱疮相对来讲年龄要小一些,是一种中青年好发的疾病,但是天疱疮同样可以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在70-80岁见到天疱疮也不是罕见的②在临床症状上也很不一样的,类天疱疮的患者非常痒、瘙痒程度非常高,而天疱疮患者一般来讲不是特别太痒,痒感一般不是特别强,除了疱疹样天疱疮可能瘙痒以外,其他的痒感都是比较低的③在皮损表现上也是不一样的,类天疱疮的皮损称之为紧张疱,如果能摸得到疱,能看到疱非常的亮,很可能是类天疱疮;而如果疱壁非常薄、容易破,经常看到的是一些糜烂面而水疱数量很少,往往是天疱疮④天疱疮特异性抗体是:抗Dsg1抗体、抗Dsg3抗体类天疱疮特异性抗体是:BP180抗体、BP230抗体治疗:基本同天疱疮护理要点①去除恐惧心理,对待慢性病要保持乐观,树立信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③着棉质衣服,有破溃糜烂可用1:8000高锰酸钾洗浴,水温不宜过热,浴后及时抹药,抹药时注意室内温度,避免感冒着凉④新发水疱不宜自行用手弄破,破溃结痂处不宜用手抠,避免皮肤感染③定期门诊随访,请勿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谨遵医嘱用药
侯成成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05日702
1
0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我科关于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结果已发表于我国顶级皮肤科杂志《中华皮肤科杂志》,证实度普利尤单抗知道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安全且有效的。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治疗提供除系统应用激素外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就诊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首次600mg,后每2周300mg,必要时提高注射频率)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21例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19例(90.5%)在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周内达到疾病完全或大部分控制;12例患者随访时间达到16周,均在治疗16周时仍可保持疾病完全控制。所有患者基线BPDAI评分为(122.5±51.1)分,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周后下降至(30.6±27.4)分(t=8.53,P<0.001),并在治疗4周时继续下降至(12.7±9.1)分(t=9.73,P<0.001)。21例患者均在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后4周内瘙痒明显缓解。在基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10例患者中,9例治疗后明显下降。在基线血清IgE浓度升高的7例患者中,6例治疗后明显下降。1例(4.8%)出现病毒性结膜炎,其他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度普利尤单抗可有效控制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病情,明显缓解瘙痒症状,安全性好。参考文献赵柳琦,陈妍,陈丹阳,等.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21例的疗效及安全性回顾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55(6):480-485.doi:10.35541/cjd.20210813
尚盼盼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7日1388
0
4
-
大疱性类天疱疮如何治疗
一般治疗,保护皮肤创面,预防皮肤感染,高蛋白饮食。局限性类天疱疮或轻度类天疱疮,首先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外搽,如卤米松软膏一天1`2次,一天12次,局限型用于皮损处,若轻型的类天疱疮需要全身用药(面部除外),每日用量10~20g,若3周不能控制,可增加至每日30~40g。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张佩莲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张佩莲同时可联合米诺环素100mg1~2次/天,或(和)烟酰胺600~1500mg/天,分3次服。病情控制后,外用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使用,如:皮损处完全愈合后,15天减量,第一个月每天一次,第二个月每两天一次,第三个月每周治疗2次,第四个月每周治疗1次,主要用于皮损原发部位及其周围,每次10g。泛发型类天疱疮首选药物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遵循早期应用、足量控制、合理减量、小量维持的 原则。可在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早期加用系统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细胞毒药物(吗替霉芬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孢素等);糖皮质激素0.5mg/kg.d起始量,若7天后不控制,每天有5个以上的新发水疱,要逐渐增加0,75~1mg/kg.d。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激素。建议长期门诊随访,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张佩莲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0日2380
0
1
-
大疱性类天疱疮强效糖皮质激素外用有效吗?
目前欧洲皮肤病学论坛与欧洲皮肤病与性病学会已达成共识推荐,对于轻中度和局限性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外用强效激素已经被推荐为首选治疗;而对严重呈泛发型的大疱性类天疱疮,外用激素和系统激素并列被推荐为首选治疗。尤其适合于高龄患者,仅发生在正常皮肤上的水疱,而红斑、瘙痒缺如患者。而对瘙痒剧烈,红斑面积广泛、水疱发生于红斑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特异性IgE型抗BP 抗体或IgE水平高,对外用激素治疗抵抗,这一型常要联合内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张佩莲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0日1799
0
2
-
什么是大疱性类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非遗传性自身免疫性的有反复发作倾向的皮肤大疱疾病。多发生于 60 岁 以上的老年患者,偶见儿童及青年患者,典型的临床表 现为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紧张透明的水疱和大疱,水疱可随病情发展出现血疱、糜烂、结痂,常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内侧和上腹部,伴或不伴有剧烈瘙痒,黏膜损害轻或无。抽血化验抗BP180或(和)BP230抗体(IgG型)阳性,部分还有IgE型;伴或不伴有高IgE 血症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线状均匀的IgG和补体C3沉积,病检表皮下水疱,真皮乳头部血管周围可见以嗜酸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浸润湿其主要特点。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张佩莲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张佩莲
张佩莲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7月20日2498
0
3
-
大疱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大疱病是一个慢性病,除了规律服药外,良好的生活管理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大有裨益。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01 防止系统感染 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商场等。 02 适量运动 治疗尤其是激素治疗后,很多患者体重会增加,既有了外出活动减少的原因,也有服用完激素食欲好的原因。 可是体重增加对于病情并不是一个好事,患者们还是要注意体重控制,每周进行适量的运动就是非常好的控制体重的方式。 具体的运动类型、强度和时长,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进行选择,不要过度运动。 运动除了对身体好,对心情的调节也是非常有利的,好的心情对康复是非常有帮助的。 服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造成肌肉的损伤,导致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乏力症状,因此在平时生活和运动时一定要小心注意,防止跌倒。 03 饮食均衡 在大疱病的长程管理中,把饭吃好的重要性不亚于好好吃药。一方面该病本身会对机体造成很大的消耗,另一方面,为了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科学饮食必不可少。 多吃:尤其在疾病早期,应多摄入蛋白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必要时可以补充蛋白粉),蔬菜等。 少吃:碳水化合物类的主食(如米饭、馒头、面条等)、甜食(如冰激凌、奶油蛋糕等)及油腻食品。 不吃:酒精类、 油炸类、坚硬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适当多饮水。 04 生活护理 如果头皮有皮疹,尽量剪短头发。 可以正常洗澡(在家中淋浴即可),尤其是皮损上有较多分泌物时更需要每天洗澡,但水温不宜太热,不能搓澡。洗澡后皮损处擦拭药膏。 05 预防口腔感染 每日3餐后及睡前使用漱口液漱口。 漱口液配制:500ml白开水+ 15克小苏打粉(碳酸氢钠) 寄语 治疗大疱病非一朝一夕的工作,愿医患携手努力,战胜疾病! 发自微信公众号“自身免疫性大疱病”
王明悦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13日9345
1
31
-
不容忽视的“疱”——天疱疮、类天疱疮(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介绍
30岁年轻女性,反复口腔起疱、糜烂,以为上火得了口腔溃疡,其实是天疱疮的口腔表现。80岁卧床老人家,下肢出现多发水疱,以为是照顾不当、摩擦有关,其实是类天疱疮的皮肤表现。这些不容忽视的疱,都属于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上容易误诊。我们先看看下图,对“大疱”病有个初步印象。看图不懂?没关系,我们下面慢慢介绍。首先,什么原因会得这两个病?免疫系统就像人体的健康卫士,可抵御外来微生物和刺激,起到防御作用。但如果人体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将自身正常的组织或细胞视为“敌人”,导致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大疱性皮肤病发生,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产生攻打自身皮肤或黏膜细胞间起着粘附作用的结构的抗体,导致细胞之间不能紧密连接而松解,表现为肉眼看得到的水疱、大疱。那么,天疱疮和类天疱疮同样都是“大疱”病,到底有啥区别? 一、天疱疮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也可见于老年、儿童,男女发病率相等。常见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种变型)、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的局限型)、副肿瘤型天疱疮这五型。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其中的两种类型:寻常型和落叶型天疱疮。1. 寻常型天疱疮典型表现:可发于全身任何部位,表现松弛的大疱,疱壁较薄,疱液浑浊,容易破裂,破裂后可见广泛的糜烂、渗液。本型多见口腔黏膜糜烂,自觉疼痛。预后相对较差。尼氏征阳性(按压水疱一侧或疱顶,水疱会像外周扩散而变大;或受摩擦的正常皮肤,会形成新的水疱)。2.落叶型天疱疮典型表现:多发于面部、头皮、躯干上部等脂溢区域,无粘膜受累,表现为鳞屑性、结痂性的皮肤糜烂,可有烧灼感或疼痛感。二、类天疱疮大多数在6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典型表现:多发于肢体屈侧及躯干下部,表现为紧张的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疱液澄清,后期也可见糜烂、结痂,较少累及口腔黏膜,部分会有瘙痒感。尼氏征阴性(按压水疱,不会向外周扩散而变大)。天疱疮和类天疱疮需要做哪些检查呢?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疱病抗体。具体可我的科普文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大疱性皮肤病患者通常需要做什么检查?
林颖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12月28日22411
1
8
-
药物可诱发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具有皮肤起红斑、水疱、糜烂、感染伴有瘙痒、疼痛等特点,严重者遍及全身,甚至危及生命。多数病人的病因并不清楚,但是经过医生仔细询问,可能发现部分病人的发病与某些药物有关。从化学结构上来说,可以引起天疱疮的药物主要分为三类:含有巯基自由基的药物(如卡托普利、青霉胺、硫代硫酸钠金等)、酚类(如利福平、甲基多巴等)以及非巯基壬基酚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格列本脲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引起天疱疮。国内报道引起天疱疮的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菌素、卡托普利、利福平、青霉胺,也有抗癫痫药物引起天疱疮的报道。能够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药物很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类:利尿药、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抗代谢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光化学疗法治疗某些皮肤病时也有诱发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报道。还有一些药物虽然引起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情况较为少见,但文献中也有报道,包括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等。在一些婴幼儿注射疫苗时,也出现过引起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情况。这些药物中含硫基的药物,尤其是硫醇化合物以及磺胺类衍生物,更较为常见。总的来说,青霉胺、呋塞米、光化学疗法引起者最为多见。因此,患有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等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病人应该将所服用的药物告诉医生,医生也应该仔细询问这类病人发病前服用过的药物,医生与病人一起分析药物诱发的可能性。由于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较多见,服用的药物可能有多种。因此,多数情况下很难明确这两种疾病是药物诱发的或是何种药物诱发的。如能够明确所患的天疱疮或大疱性类天疱疮是特定的药物引起的,首选要停用这些药物,继而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治疗,多数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杨宝琦医生的科普号2013年11月25日18318
6
13
-
大疱性皮肤病的分型及治疗原则
大疱性皮肤病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是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其中天疱疮又分为四型,包括寻常型、落叶型、红斑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好发在中年人,大多没有明显的瘙痒。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发在老年人,大多瘙痒很明显。基本皮损表现是:红斑、水疱、脓疱、糜烂和结痂。治疗上,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一般首选激素治疗。激素有很多种,比如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阿赛松等等。其中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相对副作用小些。治疗原则:早期应用足量,皮损控制后逐渐减量,小剂量长期维持。天疱疮患者,总的服用激素时间,一般在4-5年;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总的服用激素时间,一般在3-4年。早期控制后,减量较快,后期逐渐减慢,最后剂量非常小,有可能1-2片要长期维持。有些患者因为惧怕副作用,而快速减量或自行停药,会导致复发。除激素外,部分患者需要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比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A、雷公藤多甙等。部分老年患者,皮损较轻的,比如仅局限在四肢、躯干很少的,可以不采用内用激素,仅采用雷公藤多甙,或米诺环素+烟酰胺治疗,部分患者可得到缓解。此外,建议皮损处外用激素软膏,同时保持清洁,预防感染。本文系李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丽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11月06日11521
1
6
类天疱疮相关科普号
![医生头像](https://n4.hdfimg.com/g4/M05/1F/94/yoYBAF8kFyyAIZGtAALlRNTkxg8163_110_110_1.jpg?588c)
刘军连医生的科普号
刘军连 主任医师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皮肤科
2.6万粉丝168.3万阅读
![医生头像](https://n3.hdfimg.com/g8/M03/EF/F3/toYBAF5wwd2AVIXmAAMKztdNZ2s536_110_110_1.jpg?c9f6)
周俊医生的科普号
周俊 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8921粉丝7.7万阅读
![医生头像](https://n4.hdfimg.com/g6/M03/36/44/0oYBAF6TFGmALNs-AAT9V2bAlNg439_110_110_1.png?0205)
陈喜雪医生的科普号
陈喜雪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1030粉丝122阅读
-
推荐热度5.0杨宝琦 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天疱疮 28票
皮肤病 2票
硬皮病 1票
擅长: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重症银屑病、痤疮、湿疹、玫瑰糠疹、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临床诊疗。不包括性病和激光美容。 -
推荐热度4.3尚盼盼 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天疱疮 9票
特应性皮炎 1票
皮炎 1票
擅长: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病,银屑病(牛皮癣);皮肤科常见疾病,如皮炎,湿疹,痤疮,脚气,股癣等 -
推荐热度4.2陈喜雪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天疱疮 8票
皮肤肿瘤 1票
擅长:水疱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皮肤病理,激光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