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血糖误诊为精神障碍一例报告
低血糖症误诊为精神障碍1例报告
郝伟平
患者女性 ,75岁,主因“喊叫、躁动不安和行为异常4h”于2008年7月16日12时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7年,口服达美康和二甲双胍,空腹血糖控制在6.0 ~7mmol/L,高血压病3年余,口服尼群地平,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 mmHg,否认有精神异常疾病,最近也无生活事件以及精神创伤,平常性格开朗,独自生活,生活完全自理。于4h前,家属看望时发现患者:多语、喊叫、躁动不安、情绪激动、时哭时笑、东西乱仍一地等异常行为,家人急诊送往某市级医院,考虑为精神疾病,予安定10 mg肌肉注射后无效,由120送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109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130/80mmHg,意识不清处于谵妄状态,多语,喊叫、躁动不安,情绪激动,时哭时笑,东西乱仍一地,四肢不停舞动,不听劝阻,无法沟通,,全身皮肤无外伤,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光反射灵敏,口角双侧对称,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楚,无干湿性啰音,心率109次/min,心律齐,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壁软,无压疼,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克氏征(-),布氏征(-),双侧掌颌反射(+),其余检查不配合。在外院做 头颅CT示:轻度脑萎缩。,初步诊断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给予肢体约束保护,氟哌啶醇2.5mg肌肉注射,并且进行急查血常规、生化系列,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结果报告:血糖2.0 mmol/L,其余结果均正常。结合临床,诊断为:低血糖症,立即予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静脉注射,同时,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约20 min后,血糖逐渐升至5.5 mmol/L,上述症状逐渐好转,约1h后,上述症状消失,意识清楚,定向力完整,语言流利,对答切题,四肢活动自如。待血糖稳定维持在7 mmol/L左右时,停止静脉滴注葡萄糖,调整口服降糖药物,护理方面做好饮食护理,观察一周,情绪平稳,一切如前,并且复查头颅CT结果同前,患者痊愈出院。出院诊断:低血糖症。
讨论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低于2.8 mmol/L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交感神经兴奋及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症状[1,2]。低血糖时,脑组织没有糖元储存,又不能象其他组织那样利用循环中游离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脑组织每小时仍需葡萄糖6 g左右,当葡萄糖持续得不到补充,肝糖元耗竭时,脑组织的能量供给发生障碍,尤其以大脑皮质等处最为严重,脑组织受损早期可出现精神障碍[3],如:躁动,行为异常,谵妄等;受损晚期,可发生永久性昏迷[4]。临床表现以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容易误诊为精神疾病[5]。本例患者服用降糖药物剂量过大,未及时调节,导致血液中血糖浓度显著下降所致。
误诊原因 ①低血糖多表现为全身大汗、颜面苍白、饥饿感等,而以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者较少,易引起漏诊。②首诊医师思维局限,知识面窄,未引起重视,易引起误诊。
总之,老年糖尿病要定期复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同时老年人代谢缓慢,使降糖药物半衰期延长,易发生药物蓄积而致低血糖,因此要求我们临床医生要注意低血糖症状的多样性及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要提高警惕,详细询问病史,及早检测血糖,减少低血糖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本文是郝伟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