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请重视结直肠癌的筛查
日前,一位经常来我科住院结肠癌病人家属仅仅三十几岁年纪,在其母亲刚手术半年后也被确认为结肠癌住院做了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肠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正在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追问病史他其实早就有大便异常,本身为高危人群未能及时发现并早期治疗非常令人惋惜。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已居恶性肿瘤谱的第3位,病死率位居第2位。结直肠癌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2 %的速度上升。多数结直肠癌可通过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来预防。当结直肠癌在早期阶段未扩散前被诊断出来,生存率会大为改善。早期结直肠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90 %以上,而晚期则不足10 %。然而,结直肠癌早期得到确诊的只有5 %,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被发现时已是进展期或晚期,而且术后复发率高达30%,所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成为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此,加大对有关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方法及必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已经刻不容缓。
结直肠癌预防检测以检出肿瘤和发现腺瘤样息肉为主要目的,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预防检测主要是形态学检查,包括电子结肠镜、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以及CT扫描等,能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和恶性腺瘤性息肉,它的缺点是需要进行肠道准备。结直肠癌早诊检测以发现肿瘤和进展性息肉为主要目的,对结肠癌的预防价值有限。早诊检测主要是粪便检查,包括愈创木脂法便隐血试验、免疫化学粪便隐血试验和粪便DNA检测,能有效检出结直肠癌,同时也可检测一些恶性腺瘤性息肉。粪便检查的主要优点是无创,不需肠道准备,可在家取材,更适合那些没有医疗保险或经济无法负担的患者。但无创性检查的作用低于侵入性检查,需反复多次检查才有效,如果无创性检查出现异常还要进行侵入性检查确诊。
肠镜筛查推荐方案:1.普危人群:从40岁开始,每10年1次;2.高危人群:只有1个一级亲属在≥60岁时发生结直肠癌或任何腺瘤,推荐的筛查方法与普危人群相同;只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任何腺瘤,或者2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推荐的筛查方法为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本文是任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