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冯超 三甲
冯超 主任医师
贵州省骨科医院 小儿骨科

盘状软骨/盘状半月板:病因、表现、治疗选择及效果

5575人已读

更有人认为,盘状半月板为增生肥厚所致,和先天无关。半月板为何会增生肥厚呢?有研究者认为,曲度较大的外侧半月板,后角无附着点,而由韧带所系,可处游离状态,在膝关节伸直时,半月板被挤向内侧髁间窝后,而屈膝时,由于腘肌腱及前方冠状韧带拉扯,可使之外移,如此内外异常活动,半月板被研磨增厚形成盘状半月板。这种观点和前种观点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这种已经把盘状半月板当成是一种运动损伤,一种病理变化,而不是先天发育不良。

4致病机理及分型

因为形态上的先天变异,损伤过程常不明显,有时是一个轻微损伤缓慢积累的过程。正常膝关节可以承受的外力或一般运动,均可造成盘状半月板损伤。因此,盘状半月板损伤主要原因是先天形态变异造成的。
损伤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

5MR分型

肥角型、板型和楔型,肥角型示前后角肥大,而中间较薄;板型则比较均一;楔形半月板表现为中间低周边高的斜坡状。三者的易损伤度依次递减。
东方人发生盘状半月板的几率高于欧美人。但奇怪的是,东方人多发生在外侧半月板,而欧美人以内侧多见。这其中的原因,仍待研究(是否和站姿有关?中国人常喜欢膝内扣,外侧半月板受力多)。

6盘状半月板的特点

半月板外侧三分之一的血管较丰富,而中间三分之一仅有很少的毛细血管,内侧为无血区。盘状半月板比正常半月板大,中间血供更为不足,自然更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正常半月板具有卷曲、收缩的变形能力,在膝关节屈伸活动过程中,可适应性微动,而盘状半月板中间肥厚的部分缺乏韧带的制导,无法随股骨髁的运动而相应形变,导致应力集中、滑液敷布不均,从而诱发关节内损伤。同时,外侧盘状半月板往往合并有膝关节骨性及肌肉、韧带等处的异常改变,更易诱导盘状半月板出现问题。另外,从组织学的角度来讲,盘状半月板失去了正常半月板所具有的径向和环形纤维的规则排列,更没有纵向排列的纤维,其纤维排列杂乱无序,同时内部有许多均质的胶原结构,这些导致它不能很好地完成负荷的传递和转化,更易在承受负荷时,尤其在膝关节运动不协调时突然撕裂。而随着年龄的增大,膝关节的老化,也将诱使盘状半月板患者更易发生半月板损伤。

7半月板撕裂

是体育运动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运动创伤,往往由于关节活动的不协调,如踢球时踢空、对脚,或跑动中被绊倒等膝关节扭伤时,导致半月板卡在股骨和胫骨间,引起撕裂。如果同时存在其它情况,如长期处于蹲位劳动、原来有过韧带损伤、原来有盘状半月板等,则更容易引起撕裂。老年人由于半月板有退变老化,也很容易引起撕裂。而这些撕裂的引起甚至可以没有明显的外伤。

8查体方法及意义

压痛部位

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
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

麦氏(McMurray)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强力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单腿下蹲试验

用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重力试验

病人取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9诊断

盘状半月板患者,未受伤前,多与常人无异,少数可在屈膝等活动时发现膝关节有弹响。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拍片时发现的。X平片常表现不明显,比如外侧盘状半月板者查X平片,可发现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腓骨高位及胫骨前棘发育不良等,但这些均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诊断的金标准是关节镜检查所见,而且关节镜下可以直接手术将损伤的盘状半月板切除。但关节镜也是有创的,作为诊断,临床一般用骨科查体配合MRI检查。 半月板的骨科查体常用过伸过屈试验和旋转挤压试验(麦氏征),前者确定半月板损伤是在前角还是后角,后者可具体查出半月板损伤的部分。现在临床最常用的还是MRI诊断,其诊断标准就是:矢状面上以5mm层厚扫描,有3个或3个以上层面半月板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冠状面上半月板体部最窄处的宽度大于15mm或者超过胫骨内(外)侧平台关节面的一半以上。

10治疗

盘状半月板未损伤前,一般不主张手术切除。在出现损伤后,则切除损伤区及多余区时,一般宜适当地保留半月板边沿,以免膝关节上下软骨直接接触,更早地引起关节退变。
在切除盘状半月板及损伤区保留边沿区后,能慢慢恢复成正常形状纤维结缔组织成分(而非软骨成分)的半月板,仍能完全正常生活,但这种形状正常但由纤维结缔组织成分构成的半月板缓冲关节运动、保护关节面的作用较弱。
对于儿童患者,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切除多余部分,保留正常的部分,将盘状半月板修整成正常形状的半月板。全部或部分切除半月板不会影响生长发育,半月板并不参与下肢长度的生长。儿童有生长塑形能力,这是成人所不具备的,因此,中长期恢复效果较好(有文献支持即使全部切除半月板,正常生活时间多可超过20年,若修整成形,多数可使用更长时间,使用终生的患者也很多,影响使用时间因素较多:如工作性质,体重大小,下肢离线是否正常等),可以适度参加体育活动,争取一个好的中高考体育成绩(国外同行允许正常参加所有体育运动,但存在缩短关节使用寿命的可能)。儿童患者半月板修整成正常形状后,需要观察1-2年,90%儿童能够通过生长很快适应新的半月板形状,但少数儿童不能适应新的形状或发生再损伤,仍旧存在伸不直腿,偶尔疼痛等问题,这时最好二次手术进一步修整或切除半月板,解除全部症状。
手术前后,为保关节的稳定性,患者宜加强股四头肌锻练,参见股四头肌锻炼方法和盘状软骨损伤术后锻炼方法。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冯超
冯超 主任医师
贵州省骨科医院 小儿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