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燕 三甲
王燕 主治医师
郑大一附院 针灸科

股外侧皮神经炎

20357人已读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临床表现主要为大腿外侧部感觉异常,一般多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男性发病率较女性多2—3倍,多发生于成年人,多一侧性发病。笔者采用温针灸、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17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6年9月一2008年1月共治疗门诊和住院患者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3岁,多见于40—5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4年;单侧发病15例,双侧2例。病变面积最小3cm×5cm,最大10cm×15cm,临床表现为单侧或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伴蚁走感或灼热感等,轻则阵发性出现,重则转为持续性,其中3例呈天气转阴性加重。

1.2 诊断标准(1)

①临床症状:单侧或双侧大腿外侧有蚁走感、烧灼感、麻木感或疼痛,动作用力、站立或行走时间过长、遇寒均可加重;② 查体: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痛觉和温度觉减退甚至消失,可伴皮肤萎缩,无肌肉萎缩,腱反射正常,无运动障碍。发病过程缓慢渐进,开始发病时疼痛呈间断性,逐渐变为持续性。除外由于外伤、肿瘤压迫所致者,所有病例均经本院或外院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炎

2.治疗方法

2.1温针灸

选穴:患侧髀关、风市、伏兔、阴市、血海、阿是穴(疼痛最敏感点或感觉异常区中心点),皮肤常规消毒,以26号2-3寸不锈钢毫针刺入穴位,运针得气后,施以温针灸,将艾条切成约3cm 长艾段,将艾段套置针柄上。近端离皮肤约2.5cm,在艾段近皮肤端点燃,燃尽后除去灰烬,连灸3个艾段后拔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2天进行第2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2.2梅花针、拔罐

梅花针沿患侧大腿足三阳经脉循行路线由上而下叩刺,每条经路刺激3遍以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叩刺局部,叩时从中心向外离心性叩至边正常感觉处,用腕力并借助于针柄的弹性,达到弹刺的效果,叩至有微小出血点后即用闪火法将罐拔上,留罐15min-20min,每次拔出2ml~lOml瘀血,隔日1次,7次为1疗程。隔日1次,与温针灸交替使用,7次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治愈:腿外侧麻木刺痛完全消失,皮肤感觉恢复正常,一年内无复发者,l3例占76.5%;显效:患处麻木刺痛消失或明显减轻,久行、劳累、风寒后皮肤感觉异样3例占17.6%;无效:两个疗程治疗后麻木刺痛无明显改善1例占5.9%。病程1月内患者,一般治疗10次后可以治愈或显效,病程1月以上的患者,需两个疗程后以上。总有效率为94.1%。

4.典型病历

李军,男,45岁,公交司机。就诊时间,2007年9月29日。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外侧区域5cm×10cm皮肤麻木,似蚂蚁爬行,伴烧灼感,时有刺痛,天气转阴时加重,服用药物疗效不明显。半年来,麻木范围扩大,麻木感加重,时有跛行,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侧腿外侧皮神经炎,查体:左侧大腿外侧约8cm×13cm大小区域皮肤痛觉、触觉明显减退,无局部皮肤红肿,无腿部肌肉萎缩和活动受限,四肢肌力正常,既往体健,施予温针灸、梅花针、拔罐拨罐,操作如前述,针刺4d后,症状明显改善,1疗程后,皮肤痛觉,触觉恢复正常,仅偶有麻木,刺痛感,2疗程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活动自如。

5.讨论

股外侧皮神经为单纯性感觉神经。该神经由L2、L3神经组成,通过腹股沟韧带下方,在髂前上棘下5~10cm处穿出大腿的深筋膜,分布于股外侧皮肤(2)。发病原因较复杂,主要是股外侧神经外伤、压迫或炎症刺激等因素导致,出现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粘连并引起该神经的营养代谢障碍及炎性病变,表现为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症状,中年男性为多见(3),临床有时被误诊为腰椎问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服用消炎镇痛西药或活血化瘀中药而未见显效。

本病中医属“皮痹”、“肌痹”范畴,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营卫失调关系密切,病机为营卫气虚,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久则气滞血瘀、闭阻经络,脉络不通,气机失调,肌肤失于濡养所致。卫虚则麻,营虚则木,营卫气虚则麻木不仁,经络失畅则局部有刺痛或蚁走感,病变部位为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通过之处,针灸可激发经气运行,补营卫气虚,去风寒湿邪,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濡养患部皮肤以愈病。治疗选取的髀关、伏兔、风市、阴市、血海等穴,现代研究表明,到这些穴位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二或第三腰神经,部分穴位皮肤为股外侧皮神经所支配,且髀关、伏兔为足阳明胃经之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除局部作用外,有祛寒湿,通经络,调气血,濡肌肤之效,风市、阴市、血海三穴共奏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阿是穴为病变局部,本文采用温针灸不仅具有针刺疏通经脉、调和营卫气血之作用,同时其艾灸的温热之力借助针体传导,直达病所,驱散经脉内风寒湿邪,疏通经络气血之闭滞,使邪气无所留止,协同促进病变局部无菌性炎症的消除,减轻周围组织对神经根压迫,股外侧皮神经营养代谢障碍的改善、功能的恢复,是温针灸发挥作用的关键机制;运用梅花针叩刺皮部经路,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基本理论,叩刺足三阳经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激发二十经脉,脏腑功能之气,改善和协调各部生理功能;火罐吸拨局部瘀血,可达到祛瘀生新,加快血氧代谢,扩张血管,改善组织神经营养,促进神经恢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温通血脉,活血祛风,阴阳平衡而病愈。

采用温针灸、梅花针结合拔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病人易接受等特点,温针灸应达到温热效应并使病人耐受为度,避免烫伤病人,每次梅花针点刺及拔罐治疗前应探测大腿部感觉障碍区,治疗后已恢复正常的部位可不再叩刺,同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局部感染

参考文献

1.杨清成 张殿印 秦化鹏,等.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第1版,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1999:77

2.许凤琴, 苑继承, 樊永卫.股外侧皮神经痛诊治的解剖学基础.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2:11(4):317

3.张天宏,祝元鼎,李青,等.股外侧皮神经炎综合征的诊治.中国骨伤,2002;15(10):593—594

王燕
王燕 主治医师
郑大一附院 针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