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郜玉峰 三甲
郜玉峰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病科

核苷经治患者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有助于乙肝表面抗原转阴

4555人已读

疾病: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小三阳)

病情描述:男性,25岁;父亲因肝癌去世,家庭经济条件好。

2010年在父亲发现肝癌体检HBsAg阳性,乙肝小三阳,肝功能轻度异常,HBV DNA阳性,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肝功能一直维持正常,HBV DNA阴性。但父亲2012肝癌去世后患者非常担心自己后期也会出现肝癌,心情较为忧虑。

治疗期望:期望治愈乙肝,减少肝癌发生的风险

检查及用药情况:

诊断: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病史:201010月诊断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开始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至201212月。

检查:病毒学:HBV DNA<500copies/mL;血清学:HBsAg(+)HBsAb(-)HBeAg(-)HBeAb(+);生化学:ALTAST正常。

治疗过程:

患者为年轻男性,既往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年余,非母婴传播, HBsAg降至(783 IU/ml)低水平,HBeAg阴性,希望取得进一步治疗效果的愿望强烈。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后,每3个月复查HBV DNA维持阴性,肝功能正常;HBsAg定量持续下降;治疗1年(即48周)后,出现HBsAg清除。考虑到患者治愈意愿强烈,且联合派罗欣治疗1年时HBsAg已转阴,故继续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ɑ-2a治疗,提高实现HBsAg血清转换的机会,患者继续治疗到72周时出现HBsAg的血清学转换。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专家总结:

目前有研究表明,核苷经治患者,如果HBsAg水平小于1000IU/ml,给予联合干扰素联合治疗,有较高的概率可以出现HBsAg的血清学转换,从而达到停药的标准。在核苷经治患者联用长效干扰素治疗期间,HBsAgHBeAg定量的下降幅度是判断疗效主要标准,治疗期间HBsAg定量下降比较明显的患者,有望获得好的疗效。

郜玉峰
郜玉峰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感染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