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丽娥 三甲
吴丽娥 主任医师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世界帕金森病日

5344人已读

一、世界帕金森病日的由来

帕金森病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全球400万患者中有170万人在中国,帕金森已成中老年人“第三杀手”。帕金森病患者目前趋于年轻化,“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者占据总人数的10%。最近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知识分子患帕金森病的比例比其他人群要高。因此,对帕金森病实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当务之急。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让全社会都了解帕金森病、关注帕金森病,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此,1997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宣布每年的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这一活动的宗旨在于,促使帕金森病患者、他们的家人、专业医疗人员共同努力,不仅让帕金森病家喻户晓,而且要提高公众的关注程度。

二、帕金森病的主要表现

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的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出现以下症状时,临床上就基本可以诊断为帕金森病了。

静止性震颤(通常从某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为主,表现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数钞票一样的运动。然后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震颤呈“N”字形进展,晚期可波及下颌、唇、舌和头部)、肌张力增高(肌强直,呈铅管样或齿轮样)、运动迟缓(动作缓慢僵硬、小写征、面具脸、言语缓慢),姿势步态异常(前倾前屈,始动困难、慌张步态)、其它症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脂颜、流涎、顽固性便秘、夜尿次数增加等)。

一般认为出现下列情况,应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尽快找相关专家看病确诊。

1. 50岁后慢慢出现不明原因的手臂、腿脚颤抖,并且在身体静止时抖动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2. 上下肢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和僵硬,如写字越写越小,扣扣子很慢,走路时手臂不摆动等;

3. 面部表情不丰富,说话慢或口齿不清楚,口水多;

4. 起立或在床上翻身时动作慢,起步困难,经常觉得脚贴在地上迈不开步子。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可分为4期:

第一期 有某一肢体的症状,能继续工作;

第二期 主要为一侧性的症状,劳动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期 为双侧症状,劳动能力丧失,生活上长需人帮忙;

第四期 终日卧床,生活完全靠别人帮助。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目前考虑可能为年龄老化、遗传因素(10%)、环境因素(20%,工农业污染、室内装修污染、手机、电脑辐射)的接触等综合因素有关。患帕金森的青少年往往有帕金森家族遗传背景。嗜酒、外伤、过度劳累及某些精神因素等,均可能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机制: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脑内多巴胺减少,乙酰胆碱增加。

四、诊断:临床表现及体征

五、鉴别:继发性帕金森病(感染、药物-吩噻嗪类及丁酰苯类、中毒、动脉硬化、外伤、利血平、胃复安、Mn、CO、CS2、氟桂利嗪、甲基多巴、锂、),特发性震颤-姿势性或运动性为特征,多系统萎缩,

六、治疗:

1. 药物治疗:小剂量缓慢递增,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类型、严重程度、就业情况、药物价格、经济能力选择药物。“细水长流、不求全效”。长期用药可产生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

① 抗胆碱药物:安坦(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精神疾病不用,影响记忆力-老年少用)。

② 金刚烷胺:促进DA在神经末梢释放(肾功不好、癫痫、肝病、严重胃溃疡不用)。

③ (复方)左旋多巴:对PD最基本最有效的药物。美多巴、息宁,空腹用药效果好(氨基酸影响L-DA吸收,餐前1小时,餐后2小时)--副作用: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律失常

④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培高利特、泰舒达。

⑤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减少DA降解。

⑥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答是美、柯丹—抑制L-DA在外周代谢,增加进脑量;减少DA降解。必须与L-DA合用,单独用无效。

2. 外科治疗:苍白球、丘脑毁损术,深部脑刺激术。---药物治疗失败,不能耐受或出现运动障碍的患者。对年轻、以震颤强直为主且偏于一侧者效果好。

3. 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自体肾上腺髓质、异体黑质细胞移植到患者纹状体—远期疗效不肯定。

4. 康复治疗:辅助治疗手段。

吴丽娥
吴丽娥 主任医师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