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杰
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心肌肥厚:“刀切”还是“灌酒”?(转)
2189人已读
对于有症状的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患者而言,可选的手术治疗方案有新兴的间隔酒精消融术(ASA)和传统的肥厚室间隔肌切除术。后者术式较为成熟,应用也较普遍,然而, 到底 ASA 是否也像传统的肥厚室间隔肌切除术一般的安全有效,至今仍存在争议。
为此,来自荷兰马提尼医院的 Robbert 博士及其同事展开研究,旨在比较 ASA 与肌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长期的临床预后。文章于 2014 年 11 月发表在 JACC 杂志。
研究回顾了 1981 年至 2010 年的病例,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有每年的心脏性死亡、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因心衰再次入院、再次介入手术、脑血管事件和心肌梗死。
最终纳入了 ASA 术后 161 例患者和肌切除术后 102 例患者,随访时间最长为 11 年。
结果发现:ASA 组与肌切除术组相比,患者术后 30 日内并发症发病率低,住院时间也更短(5 日 : 9 日)。两组间多元变量(包括长期生存率、并发症风险以及临床预后)并无差异,而心脏性死亡的年发生率差异也不显著(0.7% : 1.4%)。然而,ASA 组患者比肌切开术组患者的激发压差高(中位 19 : 13)。
总而言之, ASA 与肌切除术相比,多元变量(包括长期生存率、并发症风险以及临床预后)相当。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本身的其他基础疾病以及患者个人的意愿),部分症状性阻塞性心肌病患者可能需行肌切除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