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增生该怎样治疗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妇女乳房部常见的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多与月经及情绪变化相关,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西医学认为乳腺增生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如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的分泌相对增高等。
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门诊可见9岁小女孩有乳腺囊性增生症。
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的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地出现一些肿块,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
常见症状
1.乳房胀痛:程度不一,轻者并不为病人所介意,重者可影响工作和生活。早期乳房胀痛的特点是具有周期性,经常发生或于月经前期加重,病程进展后疼痛无明显规律性。
2.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可见于一侧,也可见于双侧;可局限于乳房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房。
此外,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呈黄绿色、棕色,偶为无色浆液。
乳房体格检查
主要是通过视诊及触诊来检查乳房的形态、乳房皮肤表面的情况、乳头乳晕的情况、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情况,最后,勿忘记区域淋巴结检查及全身检查。
(1)乳房形态:需检查乳房外观、大小及位置是否对称。
(2)乳房皮肤表面的情况:需检查乳房皮肤的色泽及有无水肿、皮疹、溃破、浅静脉怒张、酒窝征及橘皮样改变。
(3)乳头乳晕情况:需检查乳头有无畸形、抬高、回缩、凹陷、糜烂及脱屑;有无湿疹样改变等。
(4)乳房肿块:正确的乳房检查触摸时手掌要平伸四指并拢,用最敏感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端指腹按顺序轻扪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区域最后是乳房中间的乳头及乳晕区。检查时不可用手指抓捏乳腺组织,否则会把抓捏到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需检查乳房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质地、表面光滑度、活动度及有无触痛等。主要通过触诊来检查。一般来讲,双侧多发并伴有周期性乳痛的肿块以良性病变可能性大;而单侧单发的无痛性肿块则有恶性病变的可能。
(5)乳头溢液情况:需检查乳头有否溢液,并详查其是自行溢出还是挤压后而出、单侧还是双侧、溢液的性状如何等。
(6)区域淋巴结情况及全身情况:由于乳腺癌常易发生腋下及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故乳房部的体格检查应常规检查上述区域的淋巴结的大小、质地及活动度等。
彩超检查
因其便捷、经济、无创、无痛等优点成为临床上较常用的检查手段,随着超声影像的发展,高频超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超声的分辨率,能够发现乳腺内的微小病灶,尤其对囊性和实性肿瘤的鉴别,是其他影像学难以取代的。乳腺增生声像图具有多样性、弥漫性、混合型、少血流等特点。1 弥漫型:单侧或双侧乳腺组织回声不均匀,见散在小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直径可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较大者可触及。
.2 乳管扩张型:表现为乳腺腺体近乳晕区数条扩张的乳管回声,内径约2-3mm。
3 结节型:此型易误诊为癌。
1)、乳房内可见单个或数个实质性较低或稍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光整,无包膜回声,部分呈分叶状。
2)乳房内不规则实质性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无球形感,常呈三角形、条带状,内回声不均或欠均,压之可变形,
4 混合型:双乳数型病变并存,既有液性,又有实质结节或囊性混合性肿块回声。
乳腺增生病的CDFI表现,大部分血流分布散在,位于周边部分,实质性肿块者内部可见星点状血流。
乳腺X线检查
乳腺X线检查是发现早期癌和微小癌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检查,尤其是青春期、妊娠哺乳期的乳腺对X线敏感,过度暴露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
乳腺核磁检查
乳腺核磁检查敏感性很高,特异性中等。其对于乳腺X线加超声检查阴性的微小乳腺癌、术后的复查、假体植入或注射丰胸乳腺的检查、乳头溢液、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疾病鉴别
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纤维腺瘤的区别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但较正常腺体略硬),多伴有乳房疼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
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可伴乳房胀痛,触痛,但肿块本身无明显疼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一般不建议40岁以下妇女行乳腺钼靶X 线片检查。
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的区别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无明显疼痛,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癌常表现为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帮助诊断。肿块针吸乳腺癌可找到异型细胞。最终诊断需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可用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此外,尚有激素疗法,如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治疗效果不一。
而且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
中医注重对患者全身脏腑功能的调整,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赢得患者的普遍认同,中医根据月经周期可以较好地调节患者内分泌,同时达到缓解症状和调节月经的目的。不少患者在应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时发现,不但疼痛缓解,肿块缩小或消失,月经周期更规律,经色、经量也更正常。彩超检查可见囊肿消失,性激素测定恢复正常。对于乳腺增生这种慢性病,主要采用调补肝肾、疏肝活血、化痰散结等中医治法,往往需要一个相当时间的治疗过程(1至3月),患者才能获得康复。
本文是吴厚琴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