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黄明伟 三甲
黄明伟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腭部恶性肿瘤的特点

12273人已读

腭部恶性肿瘤无论从口腔癌的硬腭癌或口咽癌的软腭癌, 其发病率均不低,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占口腔癌的第2~5 。由于腭部小涎腺分布于硬腭后方及软腭,一般认为腭部以腺源性来源肿瘤最多,鳞癌次之,且主要发生于软腭,临床上硬腭鳞癌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为6%~29%,常见转移部位为颌下、上颈和二腹肌淋巴结但也有学者报告腭部恶性肿瘤中,腺源性肿瘤与鳞癌的比例几乎相等。发生于硬腭的小涎腺肿瘤约占头颈部小涎腺肿瘤的50%,但是硬腭小涎腺肿瘤50%80%为恶性,且其病理学类型十分复杂。不同病理类型的涎腺癌,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亦不相同

以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区分,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腺癌、低度恶性多形性腺癌的恶性度较低;中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腺癌、腺样囊性癌、涎腺导管癌、恶性多形性腺瘤、鳞癌、未分化癌及各种肉瘤的恶性程度较高。由于硬腭的粘膜紧贴于骨膜,早期硬腭癌即可侵犯骨组织。低分化癌、鳞癌、腺癌较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黄明伟
黄明伟 主任医师
北大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