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军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儿童白血病概述

发表者:刘洪军 人已读

自1827年首次报道白血病病例;

1845年确认白血病是一类新的疾病;

对白血病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不治之症”开始转为“可治之症”但希望不大。19世纪实际治愈率仅3%-5%。直至20 世纪70年代初仍无任何重大突破;

1962年美国stjude 儿童研究院成立,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贡献较大;1967 年12月开始采用新一轮化疗方案:增加维持化疗药物的强度,并用较高剂量的颅脑放疗,鞘内注射氨甲喋呤,以防治脑膜白血病。儿童急淋治愈率可达50% ,1982年证实鞘内三药联合应用,并定期重复注射,其疗效相当于颅脑放疗,因而大多数病例避免了颅脑及脊椎放疗反应不良的后遗症。儿童白血病成为“可治之症”;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分型方法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以及微小残留病灶(MRD)的追踪、常用化疗药物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动力学的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患儿及不同个体化疗药物代谢特点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又有了进一步提高;

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基因定向治疗的开展,为一部分难治性、复

发性急淋患儿提供了新的希望。

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儿童急淋的治愈率已从20年前的20%提高到80%以上。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不如ALL显著,但20年中5年无病生存率也从25%提高到约30%~49%。国内对儿童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ALL的5年无病生存率已达74.6%~80.0%。AML的10年无病生存率为27%。;

主要归功于:临床经验的积累、血液肿瘤专业医护人员的增多、较好的防治感染措施和支持疗法、医疗保险业务的开展;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发现和应用,如: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鬼臼毒素类药物;用药方案的改变,如:大剂量氨甲喋呤-四氢叶酸解救、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应用;

白血病治疗失败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所致的不缓解或复发,死于原发病;其次是死于治疗合并,如重症感染、药物引起的脏器功能不全等。把握适当的化疗强度和治疗时间是十分重要。国际上目前ALL 治疗时间为2-3年,ANLL治疗时间6-12个月,我国多数医疗中心相应延长1年。

本文是刘洪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