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王金梅 三甲
王金梅 主任医师
鞍山市中医院 心病科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1816人已读

鞍山市中医院 王金梅 (114001)

近二年,我科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病例与方法:

(一)病例:50例病员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45岁,男性30例,女性20例。随机分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肺心病心衰各10例,风心病心衰各5例,冠心病心衰各8例,其它各2例。

(二)方法:

1、 对照组完全采用西医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心室重构,对症治疗等。

2、 中西医结合组在使用西医治疗基础上,根据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治疗,临床大致分三型:

(1)以气阴亏虚夹瘀为主型:

此型多见肺心病,冠心病及甲亢型心脏病心衰。

症见:心悸、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夜间不能平卧,口唇青紫,尿少、肢肿、舌淡红或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方药:生脉散加减:

麦冬20g 生地10g 五味子10g 川芎15g

红花15g 丹参20g 太子参20g 黄芪20g

内金15g 云苓20g

上方水煎日一剂,每次200毫升,日二次口服。不能口服汤剂者给予静脉点滴参麦注射液20-40ML/次,日一次。

(2)以阳虚血瘀为主型

此型多见风心病心衰,也可见于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

症见:畏寒、肢冷、浮肿、心悸气短,咳嗽、吐白沫痰、纳呆、舌淡有齿痕或苔白腻、或舌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治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原则。

方以真武汤加减:

制附子10 g 党参20g 黄芪20g 白术15g

丹 参20g 桃仁20g 炮姜10g 赤芍10g

茯 苓30g 白前15g 内金20g

水煎服,日一剂。不能服药者以参附注射液20-40ML/次静点,日一次。

(3)以痰瘀交阻或心血瘀阻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各类心脏病引起的心衰。

症见:心悸、口唇青紫、胸痛、胸闷、舌苔厚腻、脉结代。

方以逐瘀化痰相结合为原则:

茯苓20g 瓜蒌20g 竹茹10g 黄芩15g

赤芍15 g 丹参20g 白术15g 内金15g

可根据兼证加减

二、疗效判定:

(一)显效:症状消失,心功能得以纠正。

(二)有效:症状大部消失,心功能好转。

(三)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心功能未见纠正或恶化。

三、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92%,对照组72%,结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疗效比较见下表: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中西组 25 10(40%) 13 (56%) 2(0.4%)

对照组 25 6 (20%) 12 (52%) 7(24%)

四、 讨论:

(一)、充血性心力衰竭可继发于各种类型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肾脏疾病高血压等。临床治疗中基本原则是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抑制心室重构对症等,但治疗较困难,一些病人在应用强心药、利尿药中可出现洋地黄中毒及离子失衡等问题,我们发现,在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病例,往往出现良好的疗效。如:1、恢复快,病程缩短。2、离子紊乱容易纠正,这与病员使用中药后食欲恢复快,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关。3病情较稳定,不易复发,并发症少。

(二)、祖国医学认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属水肿、心悸、胸痹、喘证等范畴,属各种心脏病自然发展的后期转归,在其病程中常见心、肺、肝、脾、肾同病,呈现五脏俱病,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治疗中关键之处在于准确辨证,用药及时,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活血化瘀于其中,根据不同病机,投以不同方药,或益气养阴,或温阳益气,或祛瘀,或化痰,健脾利水,只有审证准确,用药精确及时,效果才会满意。

王金梅
王金梅 主任医师
鞍山市中医院 心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