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神秘”的IgG4相关性疾病
如今,医学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需要患者在就医时有明确的方向。对于全身系统疾病患者来说,找准方向并非易事,他们往往四处求医、却迟迟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在全身系统性疾病当中,IgG4相关性疾病就是典型代表。
一个新疾病体
2012年,在IgG4相关性疾病国际专家研讨会上,“IgG4相关性疾病”的概念正式提出,自此,IgG4相关性疾病作为一个新的疾病体正式走进医学临床工作,越来越多的患者被确诊进而得到了综合有效的治疗。
IgG4相关性疾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多器官受累的免疫介导性纤维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胰腺、唾液腺、泪腺、淋巴结、肾脏等多个器官组织肿胀性改变,临床表现多样(如图):胰腺受累可有腹痛、后背痛、血糖异常等表现;唾液腺(如腮腺、颌下腺)受累可有口干、面部肿胀等表现;泪腺受累可有眼睑肿胀、眼干表现;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有下腹部疼痛表现,纤维组织压迫输尿管还会导致肾盂积水、肾功能异常;胆管受累患者皮肤黄染、瘙痒明显;还有部分患者以全身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等等。
在没有认识到该诊断之前,患者往往会在各专科就诊:唾液腺(如腮腺、颌下腺)受累患者可能最先就诊于口腔科;泪腺受累患者会最先向眼科医生寻求帮助;胰腺受累患者往往因“胰腺占位”就诊于消化科或肝胆科。另外,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以“肿块”为主要特征,故许多患者在一次又一次的就医经历中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胆管癌、淋巴瘤等疾病,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医院各科室协力合作,才能使更多的出现“奇怪”症状的患者得到早期诊治。
IgG4相关性疾病如何确诊?
多数患者血清IgG4可升高,外周血浆母细胞升高也可帮助诊断,但目前该项目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值得注意的是,只有IgG4升高并不能诊断该病,还需要结合患者有无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综合判断。在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前提下,病理活检对于该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另外,病理检查还可帮助排除恶性肿瘤性疾病,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如何治疗IgG4相关性疾病?
目前,对于IgG4相关性疾病的治疗还没有公认的最优方案。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一线治疗药物。绝大多数患者对中小量激素反应很好,但减量或停药可能导致复发,因此当病情缓解后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另外,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但是目前这方面的临床研究还很少。对于难治性病例,国外报道利妥西单抗治疗效果较好,但因研究例数较少且成本较高,尚未在国内广泛推广。
IgG4相关性疾病的预后如何?
该病预后较好,多数患者在接受激素治疗后不久就可以看到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随着病情的稳定,激素的剂量可逐渐减小。
因此,表现多种多样的IgG4相关性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只有在揭开它的 “神秘面纱”、早诊断、早治疗,我们才能在抗击病魔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通知:周五上午设IgG4相关性疾病专病门诊,由朱剑大夫主诊。请广大病友提前预约。
本文系朱剑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朱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