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先天性心脏病、特殊面容)DiGeorge综合征
DiGeorge综合征(DiGeorgesyndrome,DGS)即先天性无胸腺或发育不全,属于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遗传病,也称为染色体22qll.2缺失综合征。该病于1965年由DiGeorge首次报道并命名。在不同的表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家系基因型相同的情况下个体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常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特殊面容、腭裂及低钙血症等,症状多样容易导致漏诊、误诊,患病率为1/4000~1/6000。01DGS类型、症状DiGeorge综合征根据胸腺是否缺失或发育不完全分为完全型和部分型两种。类型1、完全型DiGeorge综合征胸腺缺如和/或外周血T细胞缺乏者临床表现类似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为完全性DiGeorge综合征。2、部分型DiGeorge综合征胸腺受累较轻者其外周血T细胞数量仅减少,且随年龄增长逐步恢复至正常或低限水平,临床感染次数不多,亦容易控制,为部分性DiGeorge综合征。症状1、甲状旁腺功能低新生儿期出现症状,表现低钙血症和手足搐搦,是生后第1周内的死亡原因之一。2、心血管畸形多数会有严重和复杂的畸形,生后不久出现严重的青紫或反复心功能不全,是新生儿期夭折的主要原因。3、特殊面容其中包括眼距增宽,鼻梁平、下颔小,鱼状嘴、耳廓畸形等。4、反复感染症状表现程度轻重不一,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皮肤多见,可表现重症肺炎、慢性腹泻、脓皮病等。常因严重感染导致死亡。5、发育/精神障碍生长迟缓、智力落后、语言发育障碍、精神障碍。6、免疫症状临床表现类似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02DGS病因DiGeorge综合征主要发病机制是在减数分裂期间,22ql1.21~22ql1.23区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不平衡重组,进而导致1条22号染色体长臂的微缺失,使得该区域等位基因的单倍剂量不足所致。参与心脏、面部、免疫和基于细胞的大脑/行为异常等4个方面的多达41个调控基因缺陷协同作用构成不同的临床表型。包括TBX1、CRKL、SCARF2、PI4KA、CLCTL1、RANBP1、SNAP29等。03DGS检查1.免疫学检查该病主要累及T细胞。对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可显示T细胞数量显著减少。2.组织病理检查可显示淋巴结深皮质胸腺依赖区的淋巴细胞减少。胸腺体积小,仅含10%~20%的正常胸腺组织甲状旁腺也缺如或发育不全。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可以检查胸腺的大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的异常。4.基因检测基因芯片检测,可以发现患儿一条22q11.2存在缺失或通过22q11.2区域探针进行FISH检测确诊。诊断:①是否有家族史;②患儿有无特殊面容、心血管畸形、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反复低钙抽搐、反复感染等特征性临床表现;③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功能受损;④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下,低钙血症,高磷血症;⑤胸部CT检查示胸腺体积小。04DGS治疗目前该病尚不能治愈,新生儿期治疗目的主要是维持心功能正常、纠正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及低钙血症等。1、有严重免疫缺陷者需隔离治疗,输注的血液制品必须为巨细胞病毒阴性,且经过1500~3500拉德照射以消除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避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T细胞免疫缺陷应对患儿进行数月观察,细胞免疫功能如不能自然恢复时,可应用胸腺素等治疗,仍不能恢复者,可考虑胸腺移植。3、完全型DGS建议尽早行胸腺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使免疫功能改善,不接受胸腺移植者多在生后1年内死亡,胸腺移植后生存率可达75%。4、心脏畸形可进行手术矫正。该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心脏畸形的严重程度、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程度及智能发育情况。有文献报道DGS病死率约为8%,主要与心脏并发症相关。06部分诊疗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毛华伟主任医师擅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等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自身免疫、自身炎症性疾病;反复感染、反复发热、周期性发热等疾病;免疫性疾病患者疫苗接种咨询等。出诊科室:风湿免疫科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周三上午(出诊时间变动以科室公布为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王晓川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小儿临床免疫,包括各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免疫低下、过敏性疾病诊治。出诊科室:小儿免疫科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五下午(出诊时间变动以科室公布为准)07总结1、DiGeorge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罕见病,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症状多样容易误诊,及时进行确诊并进行恰当的治疗,会对患儿预后有所改善。2、如果发现父亲或母亲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或基因改变,再孕生产的患病的风险为50%。父母可在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再生育,怀孕期间应加强监测,避免患儿的出生。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5日 3520 0 1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可以接种新冠疫苗么?
新冠疫苗为灭活疫苗,按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接种疫苗的原则,灭活疫苗可以接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种类繁多,一方面有缺陷,另一方面有亢进,很多疾病合并自身免疫现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议咨询免疫科医生后决定。
金莹莹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3日 569 0 1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以接种疫苗么?
PID患儿疫苗接种的一般原则PID患儿接种灭活疫苗基本是安全的。对于PID患儿,不推荐接种活疫苗。目前常见的细菌活疫苗为卡介苗,常见的病毒活疫苗为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poliovirusvaccine,OPV)、麻疹疫苗、腮腺炎病毒疫苗、风疹病毒和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对于正规接受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GIV)替代治疗的PID患儿,一般不再需要接种疫苗,但卡介苗接种例外。PID患儿免疫接种前建议咨询临床免疫学专家,以便根据PID分类标准明确诊断后再做疫苗接种决定。
金莹莹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13日 197 0 1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本常识
1.什么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immunodeficiencydiseases,PID)又称为人类免疫出生错误(HumanInbornErrorsofImmunity,IEI),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体内免疫活性细胞和/或免疫活性分子缺陷,免疫应答发生障碍,造成人体易发生反复而严重的感染,同时伴有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使人体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和恶性肿瘤。通俗的讲,就是国家的军队或者将领擅离职守或者不作为,使得外敌入侵的时候,无人参加战斗,抵御外敌,因此外敌便可轻易入侵。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罕见病么?国内对PID的认识远远不足,老百姓对PID更是知之甚少,很多人会认为PID是罕见病,在此,需要强调的是,PID其实还是非常常见的,其发病率并不低,只是由于该病感染重,存活率低,很多宝宝在没有诊断清楚之前便夭折了,因此,见到的被诊断出来的PID显得比较少。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PID登记制度,如按照1/5000的发病率,我国每年出生的2500万个新生儿中应有5000个新发的病例,全部累计患者应达到6~12万例,因此,PID并不罕见。3.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有哪些?近年来,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PID突变基因被确认,并且各种新的基因突变类型还在不断增多。根据2019年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公布的最新分类标准,将PID分为十大类,主要包括:联合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综合征、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免疫失调性疾病、吞噬细胞数目和功能缺陷、固有免疫缺陷、自身炎症性疾病、补体缺陷、骨髓衰竭以及免疫缺陷拟表型,包含430种基因突变导致的450种疾病。但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主要包括4大类:1、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主要包括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普通变异性免疫缺陷以及选择性IgA缺陷;2、联合免疫缺陷,此类疾病起病早,感染重,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在生命早期夭折;3、具有相关或综合征特征的联合免疫缺陷,主要包括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高IgE综合征以及胸腺发育不全;4、吞噬细胞缺陷,常见的有慢性肉芽肿病和黏附分子缺陷。4.宝宝出现什么情况应当警惕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现已发现人类PID多达400余种,由于缺陷形式不同,表现各有特点。宝宝出现什么表现时,家长要怀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并及时求医?美国JeffreyModell基金会提出了PID的预警症状,当宝宝出现以下情况时家长需及时就医。一、病史:一年中有8次或8次以上的中耳炎一年中有2次或2次以上的严重鼻窦炎一年中有2次或2次以上的肺炎发生过2次或2次以上的非常见部位或深部的感染反复发生的深部皮肤或赃器感染需要应用静注抗生素才能清除的感染非常见或条件性致病菌感染家族中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病史者二、症状体征:生长发育停滞缺乏淋巴结或扁桃体皮肤病变:毛细血管扩张,出血点皮肤霉菌,红斑性狼疮样皮疹共济失调一岁以后出现的鹅口疮口腔溃疡5.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何治疗?替代治疗是PID重要治疗手段,根据免疫成分缺陷的情况,缺什么补什么,可以暂时性缓解宝宝的临床症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是替代治疗的重要制剂,许多抗体缺陷病经IVIG治疗后,症状可以完全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IVIG的治疗仅限于低IgG血症,对细胞免疫缺陷是无效的。细胞免疫缺陷可用胸腺肽等制剂治疗,这类制剂有调节T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是治愈大多数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PID都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淋巴系免疫缺陷,如高IgM血症、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和湿疹血小板减少伴免疫缺陷综合症;髓系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病和白细胞粘附缺陷等。近年来,基因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技术尚不成熟,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更多的PID患儿解除病痛。
金莹莹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5日 1274 1 4 -
补体缺陷
补体缺陷约占所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2%,几乎所有可溶性补体成分的缺陷都已经被报道,最常见的是补体C2和C9缺陷。补体经典途径早期组分的缺陷通常导致对细菌的易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和血管炎),终末组分缺陷的特点是对奈瑟氏球菌易感性增加和疾病反复。因此,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和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必须的。诊断评估应包括经典途径的总补体成分和替代途径的补体成分,而且可以直接检测补体水平或功能。3缺陷易患与抗体缺陷综合征相似的各种感染;而补体系统中末端成分(C5、C6和C7)缺陷的患者往往容易感染脑膜炎双球菌或淋球菌,正常水平的CH50可除外各种补体成分的缺陷。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09日 932 0 0 -
孩子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警示信号
1年内有8次或8次以上耳部感染。 1年内有2次或2次以上的严重鼻窦炎。 使用抗生素2个月或更久,但几乎没有效果。 1年内有2次或2次以上的肺部感染。 孩子体重增加不理想,生长不理想。 深层皮肤或器官的反复有脓肿。 周岁后,孩子皮肤或其他皮肤部位有鹅口疮,且情况不见好转。 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才能治愈细菌感染。 两次或两次以上深部感染。 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家族史。 如果孩子有上述2个或2个以上警示信号,建议及时找医生面诊,进一步排查。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0月15日 582 0 0 -
X-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的遗传
一、概述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又称为Duncan病,是 一种罕见的原发性的致命的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女性为突变基因的携带者,男性发病,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对EB病毒极其易感,感染后症状重。该病有XLP1 和 XLP2 两个亚型。患病率在1/1000 000~3/1000 000之间。该病预后不良,目前治疗方法有限,预后差;70%的XLP患者在10岁之前死亡,少有患者能活过40岁。二、临床表现XLP1以 EBV 感染后的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及 B 细胞淋巴瘤为主要临床特点。XLP2主要临床表现为噬血细胞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出现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或者结肠炎等,但很少发展为淋巴瘤,现多将其称为 X 连锁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三、发病机制1. XLP1是由SH2D1A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q25 - 26,编码蛋白为淋巴信号活化分子(SLAM)相关蛋白(SAP),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XLP的基因突变,大约可见于60%的XLP患者。2. XLP2是由编码蛋白分子X-连锁凋亡抑制剂(XIAP)的基因突变所致,是2006年发现的与XLP相关的分子缺陷。XIAP 蛋白是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但它的减少或缺乏导致 XLP2 发生的原因目前仍未知。3. SH2D1A与XIAP基因型和XLP1与XPL2表型之间不存在强相关性,甚至在一个家族中也可以存在相当大的表型异质性。四、诊断1. 有症状患者的诊断 尽早诊断及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XLP 患者预后改善十分重要。下列情况提示 XLP 的诊断:(1)危及生命的 EBV 感染或严重的暴发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由 EBV 或其他病毒(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等)导致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特别是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或不明原因的噬血细胞综合征。(3)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淋巴增殖性疾病如淋巴瘤等、炎症性肠病伴有原发病不能解释的临床症状时。(4)家族史提示与母亲有血缘关系的男性亲戚有 XLP 相关临床表现。疑诊患者应尽早进行基因测序及生物学父母验证。XLP1 和 XLP2 确诊分别依赖于 SH2D1A 和 XIAP(即 BIRC4)基因测序。2. 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评估提示 T 细胞及 B 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记忆 B 细胞数量减少,NK 细胞的数量正常,但是 NK 细胞活性减低;免疫球蛋白 IgG 减少,而 IgM 通常增加。因为 XLP1 多由 EB 病毒感染诱发,所以实验室检查可发现 EBV IgM/IgA 抗体阳性及病毒拷贝数 增加。XLP2 患者免疫功能评估示 T 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记忆 B 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免疫球蛋白 IgG 减少。(2) SAP 或 XIAP 蛋白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测定 SAP 蛋白,可发现患者的 SAP 蛋白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甚至缺失,极大地提示 XLP1 的诊断。流式细胞术也可发现 XLP2 患者的 XIAP 蛋白较正常对照明显减少甚至缺失。(3) 影像学检查:B 超可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PET-CT 可提示全身多处的淋巴结肿大。(4) 病理学检查:骨髓穿刺可提示噬血细胞现象;淋巴结活检可提示淋巴瘤的存在。3. 鉴别诊断XLP需与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其他导致HLH的疾病、严重的EBV相关疾病、再发性淋巴瘤、Chediak-Higashi综合征、Griscelli综合征2型、ITK缺乏症、CD27缺乏症等多种疾病相鉴别。五、分子遗传学基因检测 XLP1 和 XLP2 确诊分别依赖于 SH2D1A 和 XIAP(BIRC4)基因测序。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典型、家庭需求及经济情况等,选择基因panel 测序或全外显子测序。对于女性患者,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 SH2D1A 或 XIAP(BIRC4)有致病性杂合突变(纯合突变的情况极少),基本可诊断 XLP;在突变位点致病性不明确或测序时间过长时,应尽量完善 SAP 和(或)XIAP 蛋白检测,减少或缺失时支持诊断。六、遗传咨询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型,必要时行相关检查,进一步明确检出变异临床意义。2.SH2D1A变异关联淋巴增生综合征1型的遗传模式为X连锁隐性遗传,主要为男性患者,女性携带缺陷基因时一般不患病。3.先证者将来婚育,其女性子代有100%概率遗传到上述变异,为携带者,男性子代不会遗传到上述变异。母亲携带致病变异,其生育的男孩有50%概率会疾病,女性子代有50%概率是携带者。4.家系中有携带风险的亲属,应做该变异的测序验证,以评估家族成员疾病风险。5.患者或有家族史的女性,在生育后代前需要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七、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 X 连锁淋巴增生症首选的治疗方法。EB 病毒感染活动期,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可预防感染,并减轻 EB 病毒感染的急 性反应。IgG 低下的患者,应间隔 3~4 周输注 1 次免疫球蛋白。发生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应接受相应的免疫抑制治疗。已发生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瘤的患者,应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实施规范的化疗方案,以达到临床缓解。抗 CD20 单克隆抗体可抑制 B 淋巴细胞的过度增生及反应。在免疫球蛋白替代及抗 CD20 单克隆抗体抑制 B 淋巴细胞增殖的前提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长期生存率达70%以上。基因治疗目前尚处于实验阶段,可能是治愈 X 连锁淋巴增生症的极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根据郭莉莎资料编辑。
窦肇华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19日 2582 0 2 -
免疫缺陷病儿童的反复感染特点
1、若存在慢性病,生长发育多数是落后的。如经久不愈的腹泻、反复的肺部感染、反复口腔溃疡、肛周脓肿。 2、疫苗后不良反应。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婴幼儿,给予减毒疫苗包括卡介苗(BCG),轮状病毒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可发展为进行性感染。 3、有免疫缺陷病家族史(家族成员有反复感染、不明原因夭折的儿童)。 4、多发的畸形(包括面容、毛发、软骨、牙齿等)。 5、异常的皮肤表现(湿疹、皮肌炎或狼疮样皮疹、大范围的传染性软疣)。 6、化验检查异常。(全血细胞、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等)免疫缺陷病预后较差,其中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起病年龄多数为6个月-2岁,重症的联合免疫缺陷病孩子通常活不到1岁。如果孩子年龄小,反复感染,并有以上表现,可就诊遗传免疫学专家,进一步诊疗,除外免疫缺陷病的可能。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8月30日 1025 0 0 -
小儿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SIgAD)是最常见PID,是一种体液免疫缺陷病。 治疗 (一)治疗 主要治疗各种伴发病,如伴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免疫抑制剂。如发生感染则以敏感抗生素或中药积极抗感染。对于腹泻患者可考虑口服含有丰富的分泌型Ig的人初乳。 禁忌输含IgA的新鲜血和免疫球蛋白制剂。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血液的供者也应当是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或输给洗过的红细胞。 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虽有些患者能自发的恢复IGA的合成,但通常缺陷是持续存在的。输入的纯IgA制品可使患者致敏,产生抗IgA抗体,当再次接受含IgA制品时,患者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另外,输入的IgA几乎不能进入外分泌液。故输入纯IgA既不安全,又无多大应用价值。患者需要输血时,应选择SIgAD供血者的血液,对于吸收不良和腹泻,有人输新鲜血浆,使血清IgA恢复到正常水平,疗效较为满意,但治疗前和治疗中应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抗IgA抗体,如果存在,则应禁忌输入新鲜血浆。在严重腹泻时也可采用初乳疗法,以补充IgA。胸腺素与其他肽类制剂可促进血清IgA水平增高。国内报道用胸腺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获良好疗效。胸腺素剂量为10mg/次,每周2次,连用2个月;干扰素每周1次,每次1.5×104U,最短用1年,最长3~5年。 对各种特异的伴发病应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抗过敏、抗肿瘤和免疫抑制治疗。 (二)预后 本症是临床经过较轻,一些患者到50~60岁几乎仍未发现异常表现,或只有轻度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当一部分婴儿患者未经治疗可以自然痊愈,常在5岁以内IgA水平达到正常。由于本症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伴发病,故应仔细检查有无伴发病,以便早期治疗。 症状 最轻者可长期无任何症状,不少患者仅表现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有的患者发生各种伴发病,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反复感染等。诊断年龄自6个月~12岁,与国外相比,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相对少见,而呼吸道感染和肠道疾病则较多见。 呼吸道感染症状可能在婴幼儿期开始,部分患儿可持续到青春期,此后有所缓解。还有一些患者在成人期开始出现症状,甚至可推迟至50~60岁才发病。 部分病例存在胃肠道症状,如腹泻和吸收障碍。小肠活检可发现黏膜固有层中几乎都是IgM浆细胞,而缺乏IgA浆细胞。本症可伴发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小肠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淋巴管扩张症、肠道贾第虫感染、胰腺炎和肝炎等。 约50%的病例伴有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慢性甲状腺炎、混合结缔组织病、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常见有自身免疫现象(仅有自身抗体,而无症状),包括抗IgA抗体、抗IgG抗体、抗IgM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脱氧核蛋白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基底膜抗体、抗壁细胞抗体等。 有些患者伴有智能低下和感觉神经异常,与原发性癫痫也有密切关系。还可伴发哮喘或荨麻疹,约10%的欧美哮喘患者为选择性IgA缺乏症。 输注含IgA的血浆、全血或IVIG(含微量IgA)可使病儿致敏,产生高浓度抗IgA抗体。当再次输注含IgA的血制品时,则可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既往并无输注历史者也可发生过敏反应,这可能与母子胎盘输注和喝牛奶造成的对IgA致敏有关。 选择性IgA缺陷患者有时伴发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癌、胸腺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等。 诊断本症时采用Stiehm的诊断标准:①血清IgA含量
刘磊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2月03日 2780 0 0 -
孩子反复感染、总生病,你能想到这个病吗?
——了解选择性IgA缺乏症儿科 吴珺1岁的洋洋,半个月前开始发烧,在医院住了几天院后,体温正常就出院了。4天前洋洋又开始出现呕吐、腹泻,再次住院,腹泻没好,1天前又再次出现了发热。面对这么爱生病的洋洋,医生给他做了免疫功能方面的检测,发现他的免疫球蛋白A只有0.04g/L(参考范围:0.14-1.14 g/L),其他的免疫球蛋白都正常,细胞免疫功能也正常。医生告诉洋洋妈妈,孩子 “可能”得了一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免疫缺陷病是指因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免疫反应缺如或降低,导致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所有先天性因素所致的免疫缺陷病统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以反复感染、易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为临床特征。选择性IgA缺乏症(sIgAD)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大约为1/4100,它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组综合征,发病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都有关系。病情较轻的sIgAD病人可长期无任何症状,有些仅表现为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些可能从婴幼儿期开始就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可持续到青春期,此后有所缓解。还有一些患者在成人期开始出现症状,甚至可推迟至50-60岁才发病。约一半的sIgAD病例伴有自身免疫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该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是以极低水平的IgA为特点,患者血清IgA水平常常低于0.05g/L,甚至完全测不出,其他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或升高,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或减低。约40%的患儿可测到自身抗体。在诊断时应注意IgA系统发育与年龄关系密切,4岁内的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婴儿的血清IgA呈缺乏状态,且该病有自然恢复倾向,故对4岁之前的患儿诊断sIgAD应持慎重态度,这也就是本文开头医生对洋洋得出的诊断要加以“可能”两字。此外,一般血清IgA量可间接反映选择性IgA的状态,但个别患儿血清IgA正常,却存在分泌成分缺乏,故疑为该病的患儿应检测唾液的选择性IgA,以除外分泌成分缺乏。本病的治疗原则:治疗各种伴发疾病,如发生感染则积极抗感染治疗,对于腹泻患者可考虑口服含有丰富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人初乳。禁忌输含IgA的新鲜血和免疫球蛋白制剂。当患者需要输血时,血液的供者也应当是选择性IgA缺乏症患者,或输洗涤过的红细胞。选择性IgA缺乏症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婴儿患者未经治疗可以自然痊愈,常在5岁以内IgA水平达到正常。由于本症的预后主要取决于伴发病,故应仔细检查有无伴发病,以便早期治疗。这个病例也提醒广大儿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儿科医生,对于反复感染的患儿,需警惕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可能,北京儿童医院早些年报道过,原发免疫缺陷病占反复肺炎的25%,因此对于这些病人应尽早让他们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初步筛查,如全血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测定,T细胞亚群、B细胞和 NK细胞的绝对计数及比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以便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生活质量。知识点链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指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了一定范围的呼吸道感染。不同的年龄诊断标准不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岁以内婴幼儿超过7次/年,2~5岁儿童超过6次/年,5岁以上儿童超过5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岁以内婴幼儿患支气管炎每年超过3次或患肺炎每年超过2次,2岁以上儿童患支气管炎或肺炎超过2次/年。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北京协和医院儿科李冀医生的指导,特此感谢!参考文献1.江载芳,申昆玲,沈颢.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刘秀云,江载芳.反复呼吸道感染82例病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8):693-696.3. 程琪,尚云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诊治策略[J].国际儿科学杂志,2020,47(11):749-754.(该文2021-1-25发表于医学界儿科频道)http://www.sgyy.com.cn/Html/News/Articles/7106.html
吴珺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1月28日 1303 0 1
免疫缺陷病相关科普号
朱剑医生的科普号
朱剑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风湿科
2658粉丝6.1万阅读
金莹莹医生的科普号
金莹莹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风湿/免疫科
3179粉丝3.2万阅读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1796粉丝615.9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毛华伟 主任医师北京儿童医院 免疫科
免疫缺陷病 1票
过敏性紫癜 1票
发烧 1票
擅长: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皮肌炎、硬皮病、白塞病、川崎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等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 自身免疫、自身炎症性疾病; 反复感染、反复发热、周期性发热等疾病; 免疫性疾病患者疫苗接种咨询等。 -
推荐热度5.0侯佳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临床免疫科
免疫缺陷病 1票
过敏 1票
擅长:川崎病,过敏性疾病,免疫低下,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诊治,在反复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慢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慢性肉芽肿病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免疫问题的诊治 -
推荐热度5.0李君惠 副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 4票
免疫缺陷病 1票
血友病 1票
擅长:儿童血液肿瘤疾病。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小儿内科常见疾病